混乱的艺术收藏品鉴定 2012-12-06 09:37:11 来源:中国产经新闻 作者:刘晓凯 马志强
对于目前收藏品存在的种种乱象,有分析认为,这些问题的暴露,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整个行业和收藏爱好者的“整体反思”,加快出台行业规范和自律措施,规避过度炒作引发整个行业诚信度的“崩盘”。

北京卫视推出的《天下收藏》是一档鉴别艺术收藏品真假的栏目,很多“藏友”将自己的收藏品拿到节目中鉴定,一旦鉴定为真品则价值连城,但如果被鉴定为赝品,那只能接受被砸毁的结果。

栏目的大受欢迎,体现了艺术收藏品市场的火热,同样也暴露出这一领域中最为严重的问题:艺术收藏品的真假难辨。

近日,记者来到了某艺术品拍卖会的预展现象,记者发现,可能是由于价格的原因,前来观看的人并不多,这些拍卖的藏品都是价格不菲,小则几十万,多则几千万,每个藏品都有年代、质地等详细的背景资料,不过,这些艺术收藏品的价值究竟在哪,对于外行人,甚至是已经进入行业一段时间的新手来说,都是很难看出门道的。

同样是艺术收藏品的流通地,北京潘家园古玩市场却呈现了另一番景象。市场内给人最为深刻的印象就是“乱”,很多摊位都是在铺在地上的地毯上出售商品的,而且商品也是凌乱地摆放着,让人很难与“艺术收藏品”挂钩。前来“淘宝”的人不少,并且“宝贝”的价格也并不高。

记者了解到,通过这两个不同渠道购买收藏品,采用的方法也不同。在艺术收藏品拍卖会上,主要是依据鉴定证书来确定藏品的价值。而在潘家园市场则就要看收藏者的“眼力”了。

事实上,这两种方法都不十分保险。单靠眼力鉴定艺术收藏品,需要有非常专业的知识和丰富的经验。在鉴定圈内,“从来没有看走眼”这样的话从未有人敢说。而看似很正规的鉴定证书,却也存在着很多“猫儿腻”。

专家表示,出现上述乱象的原因有很多。我国的艺术收藏圈里,并没有具有绝对权威的鉴定机构。这是由于我国政府有规定,凡是事业单位的文物博物馆系统的人不能参与市场鉴定。而且,艺术收藏品鉴定没有统一的标准,即便是靠科学鉴定,也只能化验出藏品的年代和成分,并不能化验出藏品的真实作者。作为目前鉴定主体的拍卖公司仅仅是中介服务的企业。拍卖行的鉴定师的鉴定能力未必很高,因为其工作的宗旨是为拍卖行赚钱,是出于商业目的,正因为法律的空白和监管的困难,赝品也就可以公开流行了。

对于目前收藏品存在的种种乱象,有分析认为,这些问题的暴露,一定程度上将促进整个行业和收藏爱好者的“整体反思”,加快出台行业规范和自律措施,规避过度炒作引发整个行业诚信度的“崩盘”。

在今年“两会”上,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理事、艺术品委员会副主任刘幼铮表示,鉴定评估的运作规则是目前文物艺术收藏品市场混乱现象的“死穴”。他认为,拍卖鉴定公司应拆分对象和任务,细分拍品的叙述层级,区别对待,对没把握的送拍古董,要采取婉拒做法等。

【相关阅读】

艺术收藏品套现殊为不易:急功近利是大忌

叶檀等专家揭密艺术收藏品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