季元振:走向公共生活的建筑 2012-12-06 10:00:24 来源:第一财经日报 作者:苏娅
“标志性建筑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从历史价值层面讲,其文化意涵代表的时代精神是什么,从建筑学层面而言,有何种革命性成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级建筑师季元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城市标志性建筑”首先提出上述命题。

[ 我们对建筑的批评更多是主观性批评,喜欢或不喜欢、丑或美,而没有涉及建筑的文化批评和技术批评 ]

“标志性建筑需要回答两个问题:从历史价值层面讲,其文化意涵代表的时代精神是什么,从建筑学层面而言,有何种革命性成果。”国家一级注册建筑师、清华大学建筑设计院教授级建筑师季元振在接受记者采访时,针对“城市标志性建筑”首先提出上述命题。在其专著《建筑是什么:关于当今中国建筑的思考》中,季元振对近年来普遍存在于中国建筑中的问题进行解析,其建筑批评的缘起由长期建筑设计、工程实施和教学实践出发,透过对建筑思想史的梳理与解析,对实践中产生的丰富问题进行探究和回应,提出“科学的、人民的、推动文化发展的”建筑价值观。

建筑的现实性

日报:谈论形式奇异的建筑时,对其持肯定态度的人会引“埃菲尔铁搭”这个例子。 “埃菲尔铁塔”能否作为形式奇异之建筑最终进入历史的正当案例,为什么?

季元振:埃菲尔铁塔为什么能被历史承认,它有两个意义:一个政治的意义是纪念法国资产阶级革命一百周年,是一个纪念碑。历史已有定论,法国大革命是最彻底的资产阶级革命,如果我们肯定这场革命,就需要肯定这个纪念碑。埃菲尔铁塔本质意义上不是建筑,它没有建筑的功能,同样“生命之环”也不是建筑,如果把它当作艺术品来审视其价值,则需要回答一个命题:“生命之环”究竟纪念什么?

另外它还具有建筑革命的意义,代表了未来建筑向当时落后的建筑思想的挑战。埃菲尔铁塔的胜利,恰恰不是形式上的胜利,而是新的建筑思想的胜利。是建筑告别“砖石结构”时代向“钢结构”时代推进的里程碑。它所蕴涵的建筑思想的可贵之处在于——它的结构形式符合高层建筑结构受力特征,因而实现了在当时技术标准下的、在最少耗材前提下,实现这一高度的最合理的建筑形式。是建筑形式与结构形式的完美的结合。这种结合是20世纪现代主义建筑设计的重要思想。

标志性建筑本身应该是优秀的建筑。它有合理功能、先进的建造技术以及丰富的文化意涵。例如美国的圣路易斯大拱门,是纪念美国西部大开发的纪念碑,同时它是有功能价值的,它上面可以俯瞰城市,下面有博物馆。圣路易斯大拱门高190米,跨度190米,最省材料地跨越如此距离,是最合理的形式。它不仅形式完美,非常漂亮,同时也是科技的胜利。而“生命之环”既缺乏明确的纪念意涵,也没有建筑材料或技术发展上的意义。

日报:建筑的标新立异,根植于怎样的文化价值观?具体到中国,对形式的追求,对应的是一种什么心理?

季元振:中国的建筑在过去是不可能标新立异的,西方城市标新立异的建筑其实也不多。标新立异建筑的出现与“商业文化”有关,到了国内又与“官场文化”结合,这两种文化捆在一起,让怪异建筑畅行无阻。

在这样的语境中,建筑仍然是异化的。我们需要回到“什么是好的标志性建筑”这一问题:标志性建筑在城市历史中是有意义的,它代表了一个城市一个社会的价值观。在今天的中国,在建造城市的标志性建筑时,我们首先应该回答以下问题:我们处在一个怎样的时代?我们的建筑要具有什么样的标志性?为什么要建?我们的投资从哪里来?

【相关链接】

中国建筑设计师探路拍卖市场

曹华飞:建筑设计应更强调以人为本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