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育新:收藏是高尚的精神追求 2012-12-06 14:49:52 来源:中国文物网
刘育新警示现今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家们,每一位收藏爱好者都要有端正的收藏态度,把收藏当做投资做生意的态度是不对的。“纵观古代有作为的收藏家,其目的都是高尚的。他们首先是对文物怀有浓烈的兴趣,将文物视为珍宝,秘不示人。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收而藏之。

 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北京古街书画院院长刘育新.jpg

 著名文物鉴定专家、北京古街书画院院长刘育新

刘育新警示现今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家们,每一位收藏爱好者都要有端正的收藏态度,把收藏当做投资做生意的态度是不对的。“纵观古代有作为的收藏家,其目的都是高尚的。他们首先是对文物怀有浓烈的兴趣,将文物视为珍宝,秘不示人。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收而藏之。收藏家怀着崇敬的心态去收藏欣赏文物。在欣赏把玩的过程中增进学识、提高修养。他们爱文物胜过自己的生命。”

12月2日上午,在由北京市西城区人民政府主办,琉璃厂古玩艺术交易网和中国文物网承办的第二届北京西城电子商务节之琉璃厂收藏文化节现场,中国文物网采访了著名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北京古街书画院院长刘育新。

端正收藏态度

刘育新认为“历代文物庞杂绝妙,隽永超然,是人类文明的结晶,是艺术的菁华。欣赏文物使人入神超妙,宁神静志,自古以来,艺术品的欣赏被视为最高的审美活动之一。又因为文物能激励志操,增长知识,启迪智慧,甚至有人认为可以辟邪驱吉,消灾纳福,所以收藏活动被人们视为高尚的精神追求。

刘育新警示现今的收藏爱好者、收藏家们,每一位收藏爱好者都要有端正的收藏态度,把收藏当做投资做生意的态度是不对的。“纵观古代有作为的收藏家,其目的都是高尚的。他们首先是对文物怀有浓烈的兴趣,将文物视为珍宝,秘不示人。因为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收而藏之。收藏家怀着崇敬的心态去收藏欣赏文物。在欣赏把玩的过程中增进学识、提高修养。他们爱文物胜过自己的生命。”他认为,古之收藏家很多人穷尽一生的精力,花费大量的钱财,仅仅是为了将一些珍贵的文物收藏起来,保护好,避免了珍贵文物损坏、流失和泯灭。他们的目的是为了保住文化,留住文明,传承历史,他们是真正的文物爱好者,是真正的“战士”,正是因为有了这样一批又一批无私奉献的人,才有了今天我们看到的完整无缺的千年文物。他说,孙瀛洲就是这样的一位收藏家。作为古陶瓷鉴定专家,孙瀛洲一生收集了大量珍贵的明清瓷器,建国后,他却把自己珍藏的所有名贵瓷器捐献给故宫博物院。并于1956年到故宫博物院工作,从事古陶瓷的鉴定和研究。可以说,孙瀛洲将其所有的一切都献给了自己热爱的文物事业,是值得世人尊敬的高尚的文物专家。像孙瀛洲一样的学者、专家还有朱家溍,他是当代大学者,学识渊博。先后将家藏的大批珍贵碑帖、明清家具等文物,无偿捐赠给故宫博物院、中国社会科学院、承德避暑山庄博物馆和浙江省博物馆等单位。再如张伯驹,张伯驹是集收藏家、书画家、诗词家、戏剧家于一身的奇才名士。他出身贵胄门第,不惜倾家殒命,抢收中华稀世文物,终以悉数捐献国家。1956年,张伯驹将其30年所收藏的珍品——包括陆机的《平复帖》、杜牧的《张好好诗》、范仲淹的《道服赞》以及黄庭坚的《草书》等8幅书法,无偿地捐献出来。

刘育新说,自己谈及这些,并不是提倡收藏家们要将自己毕生收藏的宝物一律献给国家。而是希望大家能够端正自己的收藏态度,现在绝大多数收藏家,把原本高尚的收藏与经济挂钩,他们不懂得文物的真正价值,把高贵珍奇的文物作为盈利的手段亵渎了文物,在市场经济的冲击下迷失了自我,侮辱了收藏本身。希望收藏家能够在自己的收藏做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凭借自己的实力成立相关的博物馆,将“宝物”向世人展示,供大家欣赏,以做到通过展示文化,展示艺术,展示文明,展示大美。

收藏必备的条件

他认为,目前中国的文物收藏群体日益扩大的同时,文物作假队伍也在不断扩展,制假水平不断提高,造假手段不断翻新,致使假货泛滥。加之历代作假文物依然在社会流传,境外仿造的假文物在相继流入,致使赝品充斥市场。然而社会上就有这样的一批人“爱好”收藏赝品。不可否认有的人入手赝品是因为眼力不够,无法辨识,然而也有一部分人是心理在作祟,是明知不可为而为之。人们都说现在的人比较浮躁、急功近利,说得没错。这种品质表现在收藏活动中更为明显,更为典型。多数人将收藏作为投资手段与买股票和购买商品房等同起来,期望藏品保值和升值,也有人为了标榜身份和炫耀财富而购买一些古董,更多的人纯粹为了盈利,头天买了第二天就卖,根本谈不上收藏二字。

刘育新强调说:“真正意义上的收藏,是收而藏之。不是兼收带卖。因此,收藏者必须具备以下四个条件。一是有时间,二是相对有一定的资金,三是有学问,再就是有良好的心态。”他认为只有具备了这些条件的人才能谈及收藏,才能胜任收藏。因此古代的一些知名的收藏鉴赏家,多为士大夫等既有学识又有财力的人。古人的收藏之所以是轻松的,是因为他们是在赏玩、品味艺术品,而不是为了通过收藏而拥有更多的财富,因此古人能够在这一过程中增长知识和陶冶性情。比如古时的一些画家、书法家因为有幸接触到古代名家、大家的真迹,在观赏中意与古会,在揣摩中汲取营养,而后学问为之大进,技艺随之增长。

对于如何加强修养刘育新总结为以下五点:

1、提高审美能力,到博物馆多欣赏珍品、到美术馆看名家名作,在欣赏过程中多思考,什么是美,什么是丑。

2、读鉴赏理论书籍,有选择地读书,读好书。

3、多度优秀的文学作品,适当读读古籍,提高文学水平和历史知识。

4、在文字上多下功夫。

5、零距离接触工匠,接触艺术家。

嘉宾简介:

刘育新,著名作家、诗人、书法家、文物鉴定专家。北京古街书画院院长。北京市西城区作家协会副主席。中国纪实文学研究学会常务理事、长城书画院理事、全聚德集团文化顾问、纪晓岚研究会顾问、朱熹研究会顾问、中国青少年书法协会顾问、加拿大中国诗书画学院顾问、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艺术顾问、中国书画家联谊会顾问、最高人民检察院法治传媒文化顾问、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科学院书画艺术顾问、南昌大学等多所大学客座教授。

【相关阅读】

刘育新:“利益”遮住了鉴定的眼睛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