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艺术品秋拍已经过半,一边是高企的60后明星艺术家势力;另一边是青春冲动的80后板块,基本属于鱼龙混杂的原始股阶段,而夹在中间的70后艺术家群体此时渐渐浮出水面,相较于张晓刚等60后明星艺术家们虽然缩小但仍逾百万元的成交价格,有投资者意识到——70后艺术家已成为机会。
有别于60后、80后的独特绘画风格
其实不止苏富比春拍“第一黑马”贾蔼力一人,70后艺术家板块近年来一直被注目。既区别于60后艺术家的理想主义和英雄主义,亦区别于80后艺术家对于娱乐卡通和消费主义的认同,这一代人体会到的更多的是价值混乱和精神缺失,他们是矛盾的一代,也是过渡的一代,因此形成了70后独特的绘画风格。目前市场上推崇的如尹朝阳、韦嘉、贾蔼力等艺术家,正受到市场主流力量越来越多的关注,成为被寄予厚望的一代。
70后艺术家,相较第一代当代大腕艺术家,市场启动要晚1~2个周期,基本启动于2008~2009年。在这两年的市场中,他们的作品数量逐渐增多。以2008年春拍为例,在纽约苏富比、香港苏富比、香港佳士得、北京保利春拍中,尹朝阳11幅、管勇1幅、李松松2幅、李晖3幅、韦嘉1幅,总共上拍18幅。之前,只有尹朝阳、李晖、管勇、韦嘉步入市场,其中韦嘉主要集中在内地市场,而李松松因其代理画廊在海外,2006年,他的作品主要集中在纽约、伦敦等地。
全新突破的70后年轻艺术家在市场中的表现,相较于50后、60后一线大腕艺术家比较稳定的价格体系,他们更显示出青春和活力。数据显示,70后艺术家中已有超过10个艺术家(如尹朝阳、李松松、管勇、李晖、韦嘉、仇晓飞、陈可等)的单件作品成交金额超过百万,并且这样的规模正在扩大,说明
70后艺术家正在成为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后盾”,虽然不能马上创造“天价”成绩,但其发挥的好坏却能影响整个大局。
本土后发优势显现
如今,艺术品的投资功能越来越凸显,同时,艺术品市场投机和炒作的氛围也越来越浓,投机当道、信息混浊、诚信危机,已成为影响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的顽疾。而70后艺术家的作品,在后发优势上有明显的显现,尤其是2000年以后的作品,由于市场规则的建立和本土藏家的增多,更多的作品在本土就及时被“吸收”了。
过去两年,60后艺术家作品呈现急速“见底”趋势,80后艺术家年轻的卡通风格作品价格忽高忽低极不稳定,70后艺术家板块却始终在成长,无论是交易金额还是交易数量都在不断增加。相较之下,泡沫较少的70后艺术家作品自然受到追捧,成为各个艺术市场操盘手追逐的目标。
Tips
秋拍直击:什么取代了当代艺术?
中国嘉德2012秋拍10月31日收槌,总成交额17.45亿元人民币,其中中国书画部分总成交额逾11亿元。
古代书画中,清宫内府典藏并著录于《石渠宝笈》的董其昌重量级作品《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以6267.5万元高价成交,创出董其昌作品的拍场新纪录。清代宫廷画家张宗苍的《云栖山寺》同样十分夺目,以3967.5万元高价成交。
近现代书画部分,张大千的《致张群山水花卉册》以2530万元高价成交;傅抱石《春夜玄武湖》估价为280万元人民币,最终以2070万元高价成交。
中国油画及雕塑板块——四专场总成交额1.2亿元。其中陈丹青创作于2001年的“民国范儿”力作《国学研究院》不负重望,以2070万元拔得整场头筹。写实画派亦有不俗表现,艾轩的《有风从两肩掠过》以402.5万元成交。
古籍善本门类总成交9840万元。国家一级文物元至正二十三年吴郡庠刻本《题宋版通鉴总类》18册以1380万元夺魁。
近现代著名文人书札仍然受到热捧,周作人撰书《周作人致鲍耀明书札》,最终以442.75万元居首。胡适撰书《胡适诗稿》,以195.5万元被竞得。
【编辑:宋林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