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平:原形艺术是生命无遮蔽的存在 2012-12-29 10:54:23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2010年南京原形艺术中心成立。什么是“原形艺术”?对于公众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现实中常常有人将“原形艺术”误解成“原型艺术”或“原生艺术”。正是因为这些误解才让我觉得有必要对“原形艺术”这个概念进行一些解释。

《白色砚台》2009年/ 郭海平

《白色砚台》2009年/ 郭海平

2010年南京原形艺术中心成立。什么是“原形艺术”?对于公众而言这是一个陌生的概念,在现实中常常有人将“原形艺术”误解成“原型艺术”或“原生艺术”。正是因为这些误解才让我觉得有必要对“原形艺术”这个概念进行一些解释。

在向政府民政部门申请艺术中心名称时,我选用了三个备选方案,第一是“南京原形艺术中心”,第二是“南京原生艺术中心”,第三是“南京原型艺术中心”。没想到审核“南京原形艺术中心” 名称就顺利通过了,这种一次性通过在今天的机构注册申请中是非常少见的。说实话,第一个方案如果不能通过,第二或第三个方案即使通过,那也会留有许多遗憾,因为“原型艺术”和“原生艺术”都不能准确表达我想要表达的意义。

原形艺术、原生艺术、原型艺术之间有什么区别呢?原生艺术是法国艺术家杜布菲创造的概念,1945年杜布菲在瑞士精神病院里看到了精神病人自发创作的艺术作品深受触动,回法国后,他就写下了《原生艺术笔记》(Cahiers de l`Art Brut),1947年,他创办了“原生艺术之家”(Le foyer de l`Art Brut),原生艺术从此被公众知晓。什么是原生艺术?杜布菲认为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熏陶的精神病患者,囚徒、通灵者、社会边缘化人士、自学者、主动违反文化或被文化排斥在外的人自发创作的艺术都可以纳入原生艺术行列,他们创作的主题、选材、表现方式不受到任何古典或流行艺术的干扰,完全是发自内心的。

“原型艺术”是借用了心理学家荣格原型理论中的“原型(archetype)”概念,荣格对原型的解释是“自从远古时代就存在的普遍意象,原型作为一种‘种族的记忆’被保留下来,使每一个人作为个体的人先天就获得一系列意象和模式。”

我选择“原形”与杜布菲的“原生”和荣格的“原型”既有联系但又有区别,我说的“原形艺术”是指没有任何文化经验修饰的人的生命和精神的视觉表现形式。我之所以从关注精神病人自发创作的艺术开始,是因为很多精神病人具有一种特立独行的意志,但并非只有精神病人才能创作原形艺术,或者说凡是能够不受外界文化经验干扰而表现出来的人的生命和精神形式都可以纳入原形艺术的范畴,再说什么是“精神病”国际上也有许多不同的认识。从这个意义上说原形艺术是一个意义更广泛的概念。它既可以是个人无意识、集体无意识的表现,也可以是人生命综合运动的产物等。原形艺术与其它艺术相比,最显著的特征就在于它的独立、自由和没有文化经验的遮蔽。

我为什么要如此看重“原形艺术”这个概念呢?这应该与我个人的人生体验关系密切。我出生在中国“三年自然灾害”(饿死三千万人)刚刚结束后的1962年,1966年到1976年中国又经历了“文化大革命”,1980年之后从反“精神污染”开始到反“资产阶级自由化”,直到1989年的“天安门事件”为一个特殊的历史阶段。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之后,中国开始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不顾一切地追逐经济利益成为中国人的唯一使命,至今为止已有二十年,何时停步还难以预料。

在这五十年(1962─2012)的历程中,文化在其中发挥了什么作用?对此我选择从艺术切入来反思中国的当代文化。结果我发现文化艺术的一种重要功能在中国文化艺术中一直没有发挥过作用,中国文化艺术的历史始终是以世俗社会为中心的历史,即使偶尔超越世俗社会,那也不可能中断与传统文化经验的紧密联系。

艺术是人类表达自己身心活动的重要表现形式,它是人类丰富多彩语言中不可分割的组成部分,自从人类创造了丰富多彩的艺术语言之后,人的生命因此而增强了许多活力,人与人,人与自然和社会之间也因此而加深了联系,我们无法想象没有艺术人类将会怎样。

让我感到困惑的是为什么中国一直没有给那些未经任何文化经验修饰的艺术以生长的机会。大家为什么一直将注意力集中在中国传统的文化经验和西方的文化经验。

2006年我开始关注中国精神病人自发的艺术创作,在这六年的时间里我接触到数百位精神病人,并对其中具有较高艺术天赋的精神病人进行追踪,结果让我找到了一些答案。

我发现中国的文化自古以来一直是推崇社会经验的,没有社会经验在中国是没有任何生存的空间,对于超验和本能一类的艺术表现,中国文化总是保持高度的警惕并予以严密的防范。之所以出现这种现象,一个重要原因是超验和本能的艺术表现对现存的社会秩序将可能构成威胁。因为中国的社会秩序是由世俗权力构建起来的,而世俗权力又是由一整套完整的文化系统来支撑和围护的,中国的“科举制度”和“仕而优则学,学而优则仕”的理念多少可以有助于我们对这个权力和文化系统进行认识。

今天的中国人为什么对报考公务员依然具有如此高的热情,因为那里可以直接获得权力。艺术界也不能例外,艺术界的权力全部掌握在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艺术家手中,而通过层层严格考试的经验就是这些人掌握权力的资本,剥夺了那些经验也就等于剥夺了他们的特权。正因为如此,那些没有文化经验的人的生命和精神表现形式自然会受到那些掌握文化特权者的抵制和排斥。

相比之下,西方人也存在推崇经验和世俗权力的文化,但与中国不同的是,经验和世俗权力的地位在他们社会中是有限的,与文化经验和世俗权力相比,“神”、“理念”、 “真理”的地位也许更高,正如亚里斯多德所说“吾爱吾师,但更爱真理”。正因为如此,大量没有受过任何正规艺术院校训练的精神病患者,囚徒、通灵者、社会边缘化人士和自学者的艺术才会在他们的社会中受到尊重并获得应有的生存发展空间,因为他们看重的并非是这些艺术家的身份和文化经验,而是这些艺术家的作品中显露出了令人敬畏的“真理”、“神”、“理念”和超越人和社会的力量。但在中国传统文化中,似乎只有皇权才可以享有至高无上的地位。

今天的中国虽然早已不再是封建社会,但根深蒂固的封建文化系统却仍是统治中国人思想、行为和艺术的主要力量。正如我们今天的艺术院校和美术馆依然为艺术设立许多严格的门槛,报考艺术院校依然需要通过高度统一化标准的考核,国家艺术体制之外的艺术家作品依然难以进入国家公共美术馆。

进入当代,中国人的思想、行为如果依然不能超越封建文化系统的控制,其后果是不难想象的。这是因为中国社会正处在高速发展和全球激烈竟争之中,每一个中国人都必须面对无数的挑战,这就迫使每一个人都必须充分调动自身的潜能,并在不断创造中获得生存发展的空间。

正因为如此,在中国推动原形艺术的发展才具有它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所谓现实意义是指只有解除封建文化经验对人生命自由生长的束缚和限制,人的创造潜能得才有可能获得解放。之所以说封建文化经验束缚了人生命的自由生长,首先是因为封建文化是为封建社会权力系统服务的产物,另外,封建文化对应的是千百年不变的农业经济社会,它在当今日新月异入激烈竟争的社会中已不能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

中国人的身心数千年来由于一直受到一种经验文化系统的主宰,从而使得中国人身心的许多功能和潜能都处在抑制状态,推动原形艺术的发展不仅可以为那些被抑制的身心提供一些自由生长空间,同时也可以帮助公众更多的了解人的生命和精神,这必将有助于人生命的觉醒和每一个人更好地应对严峻现实的挑战。

中国当代艺术眼下正进入空前的萧条时期,为什么?主要原因还是因为艺术家们已经丧失了创造力和生命的激情,这与中国人具有依赖经验的传统有直接的关系。85’时期依靠西方现代艺术,进入二十一世纪,依靠的是西方后现代艺术,近几年,又有不少艺术家开始想重新依靠中国传统,结果都难以令人满意。这一切可以说明过去了的和别人的经验都不可能解决当下中国人迫切需要解决的严重精神危机,而解决当下中国人精神危机的有效途径之一就是了解中国人当下真实的精神需要和处境,并允许那些被抑制的生命精神获得自由的伸展和表现,而原形艺术恰恰就是人生命精神的自由表现形式之一。

有人曾对我说原形艺术这种自由表现是危险和有害的。我十分理解这种观点,站在那个文化特权的立场,发展原形艺术的确具有危险性,因为原形艺术颠覆了那些人的特权,同时也扰乱了由那些人统治的文化秩序,甚至还有可能引起公众不再与他们的思想保持一致等,这些有可能出现的分裂正是这些人所说的“危险”和“伤害”。

但从公众和大多数艺术家的身心健康发展的角度看,发展原形艺术的积极意义至少有以下几点:一、原形艺术的创作与欣赏将有助于解放人的生命潜能和创造力。二、帮助人们更全面地认识人的生命和精神。三、可以拓展人精神自由活动的空间。四、有助于抗拒任何形式的精神奴役。由此可见,是文化破坏还是文化建设,这完全取决于各自不同的立场。

最后需要说明的是否定传统文化并非是南京原形艺术中心发展目标,倡导文化的多元化,并让所有文化都有益于具体生命自由健康的发展,这才是所有文化艺术应该选择发展的方向,只有如此,文化艺术才有可能完成它应该完成的使命。

【相关阅读】

郭海平获南京市建邺区首届道德模范

郭海平:迟到的艺术

艺术家郭海平:书是抵御干扰的武器

 

 


【编辑:赵丹】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