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振华:假想的民主 2013-01-08 16:54:15 来源:中国艺术批评家网 作者:孙振华
这种所谓一人一票的网络民主,是否适合于审美判断的领域,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追问!用所谓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艺术水准的高低,很有可能将一个复杂的接受美学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庸俗化,让简单多数的得票变成一种“多数人的暴政”。

图片资料

最近有媒体联合在网上颁布了一个“中国十大丑陋雕塑”,排名第一的是《生命》,它的作者是国内一位知名雕塑家。

这件作品没有放大作为户外雕塑之前,我就在一个展览会上见过它,感到这是一件很不错的作品。它表现的是一个鸟巢,作者用金属杆状材料编织成鸟巢的形状,上面有三个椭圆形不锈钢的鸟蛋。

这是一个久违了的传统意象。在二、三十年前,就是在城市的大树上,也能见到许多鸟巢,那是鸟儿口衔树枝,为自己筑造的家。它们在里面下蛋,孵育小鸟。 今天,曾经和人们共同生活过的鸟儿们已经难觅踪迹,那些关于鸟巢的故事都成为了遥远的回忆,城市空间盖满了无数的高楼,哪里还有容得下让鸟儿们栖息的“高枝”呢?

我相信,没有鸟巢观看经验的人是无法理解像《生命》这样的作品的,他们很难理解,在一个城市的空间,为什么要出现这些枝枝蔓蔓的东西,看起来如此杂乱,而这种造型恰好是鸟类凭着自然天性的创造,这位雕塑家所做的,不过是用金属材料来模拟鸟巢,来唤起人们的童心,唤起城市曾经有过的记忆,呼唤重建人和鸟,人和自然的那种和谐共生的关系。

这样一个挺不错的雕塑,为什么会被评为中国第一丑陋城市雕塑呢?

有人可能会说,这是投票投出来的,艺术民主,没有办法,少数服从多数,这件作品得票数量最多,那就得认。

这种所谓一人一票的网络民主,是否适合于审美判断的领域,这个问题很少有人追问!用所谓投票的方式来决定艺术水准的高低,很有可能将一个复杂的接受美学的问题简单化或者庸俗化,让简单多数的得票变成一种“多数人的暴政”。

我们要追问的是,仅仅靠平面的图片能不能完整再现雕塑的实际效果?就《生命》而言,鸟巢上面的三个鸟蛋被人拿走了两个,而孤伶伶的一个鸟蛋,是较难呈现出鸟巢意象的。在没有作者创意说明,在没有给作者申辩、解释机会的情况下,凭一张图片,让大家一哄而上,一顿乱拳,不由分说地将一件不错的艺术品打倒在地,如果这个逻辑能够成立,那么“艺术民主”的乱拳有可能会打翻任何优秀的艺术品。

我们假设,如果不加注明,把抽象表现主义大师波洛克的那种满纸“滴洒”的绘画放在网上让网民评判,结果会是什么?在网上,《离骚》的得票完全可能比不过流行歌词;陈寅恪的认同度也完全有可能低于“小沈阳”……所以,在人文、艺术的领域,票决、少数服从多数不可能成为价值判断的依据。

也得承认,这十件作品中,大多数作品也是我所不喜欢的,即使如此,我也不能认同通过票决在网上“示众”的方式,这是义和团的流风。如果说,有些城市雕塑看了令人不爽,我们更希望通过网络来讨论,这样的雕塑是怎样生产出来的,它的决策机制和遴选过程是怎样的?城市雕塑建设经费的来源是怎样的?它在建成后应该如何加强管理和维护?

到目前为止,我没有看到任何人用文字来说明雕塑《生命》评为丑陋第一的理由,也没有人出来说它为什么是丑陋的?这种只讲票决,不讲道理的所谓民主是一种假想的民主。

假想的民主很可能只是一种简单的泄愤或起哄,它会误导我们,以为这种非理性的少数服从多数就是公众文化权利的实现,而真正的民主和公众参与所需要考虑的问题反而被遮蔽了。

【相关阅读】

孙振华:中国当代具象雕塑概观(节选)

孙振华:艺术边界问题的中国背景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