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品市场:为何“愁云惨雾”? 2013-01-11 09:31:23 来源:光明日报 作者:殷燕召
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占全球份额40%,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然而2012年,市场却从高处一路探底。在2012年国内文物艺术品秋季拍卖季中,全国共有272家拍卖公司上拍拍品28万件,其中仅11.6万件成交,成交率仅42%。

为2012年嘉德(香港)秋季拍卖会现场。CFP

为2012年嘉德(香港)秋季拍卖会现场。CFP

2011年,中国艺术品交易占全球份额40%,一跃成为全球最大艺术品交易市场。然而2012年,市场却从高处一路探底。在2012年国内文物艺术品秋季拍卖季中,全国共有272家拍卖公司上拍拍品28万件,其中仅11.6万件成交,成交率仅42%。而用以衡量市场热度的高价拍品数量更是急剧下滑,亿元拍品仅有1件,较之于2010年秋拍的16件,2011年春拍的15件,2012年的秋拍可谓“愁云惨雾”。

在连续多年的高歌猛进后,中国艺术品市场在2012年以不可阻挡的下滑之势收场,“调整”、“问底”等不可避免地成为业界热议的话题。而对2013年的新展望也被广泛期待。

现状:成交全面下滑,市场回调成定局

在2012年保利秋拍古书画夜场上,封面拍品八大山人《荷花水禽》以2000万元起拍,喊至2400万元无人加价。拍卖师着急了:“不应该啊,这么好的八大,比齐白石还便宜。钱都到哪儿去了?买当代了?”现场一片笑声。这是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从高处跌落的一个写照。

艺术品市场的低迷,从拍卖行的成交额也可见一斑。以中国拍卖风向标嘉德拍卖为例,2011年嘉德春拍总成交额达53.23亿元,到了秋拍已经降低到38.58亿元,2012年春拍更是降至20.6亿元,2012年秋拍总成交额仅为17.45亿元,不到一年半之前的三分之一。而其他各大拍卖行的情况,也基本类似,2011年秋拍成交额高达49.2亿元的北京保利,2012年秋拍也只收获了23亿元;匡时则从2011年秋拍的18亿元骤降至9.32亿元……国内艺术品拍卖市场遭遇严寒已是不争的事实。

【相关链接】

2012艺术市场参与各方渐趋理性

行情调整:理性收藏取代投资冲动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