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成公众确信美育能引导中小学生热爱生活 2013-01-18 14:43:21 来源:中国青年报 作者:周易
美育,也称为审美教育或美感教育,是培养学生认识美、爱好美和创造美的能力的教育。党的十六大就已提出“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教育方针,但当前学校的美育状况依然不容乐观,美育仍未得到全社会的普遍重视。

58.8%的人认为学校、家长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

“大多数农村学校没有专业的音乐教师。”张老师说,专职的音乐教师往往没有可以看得见的“教学成绩”,量化分数低,晋升职称比较困难。有些原来学音乐、美术、体育专业的老师,在参加自考或成教时,只能改报中文、数学等专业。

对于学校美育落实差的原因,调查中,63.1%的人认为是应试教育导致学生精力集中于“主课”,无暇顾及其他;58.8%的人表示是学校、家长和学生没有充分认识到美育的重要性;46.7%的人认为是课程师资与设备资源不充足、不均衡;33.2%的人表示是相关理论研究成果缺乏,难以为学校美育提供系统指导。

“虽然教育方针时常提起,但美育在我国教育实践,远未受到应有的重视和尊重。”檀传宝指出,我国很长一段时间都在集中精力致力于经济发展,社会文化环境不利于关注美育。因为忽略美育,人们在其概念理解上就存在误区,导致教育实践中问题百出。

丁旭东认为,一方面,我国当前教育顶层设计存在缺陷,偏重理性教育而严重缺失感性教育,背离了促进人的综合素养、多元智能均衡发展的教育根本目的;另一方面,教育实施缺少对艺术美育本质规律的把握,导致许多学校艺术美育课形式化、边缘化,无法实现美育的效果和应有之义。还有一个关键是,学校教育者和学生家长整体对美育的重要意义认识不够,致使学校美育往往成为让位于智力教育的“牺牲品”。

“提高国家文化品质就必须全面实施社会美育”

调查中,84.5%的人肯定学生需要上美育课,10.9%的人感觉“不好说”,仅3.0%的人认为不需要。

檀传宝认为,首先,美育本身是有意义的。许多教育学家和美学家都认为,美育能够修复异化的人格,促进人的自由和全面发展;其次,美育对于德育也是有意义的。“美育中的社会美,其形式、内容本身就蕴含道德上的褒贬。比如电影、小说,是非善恶的判断都在里面。虽然审美素养的提高不能完全等同于道德素养的提高,但从概率上看,审美素养的提高有益于一个人的人格朝着健康方向发展。”

调查显示,70.0%的人认为美育能培养学生的人文素养,引导学生感知和热爱生活;56.6%的人认为能激发学生的创新意识和能力;58.0%的人认为能引导孩子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40.1%的人认为有利于促进民族艺术传承和文化产业发展;37.2%的人认为能提升社会整体文化品位。

如何改善学校美育现状?66.3%的人呼吁应改变应试教育制度,解放学生身心;57.9%的人建议宣传认识美育的意义,提高重视程度;44.0%的人希望平衡教育资源,完善教学设备;40.9%的人期待提升社会审美品位,在全社会创造重视美育的氛围。

檀传宝建议,一方面,国家需要落实已经颁布的美育政策,制定更高美育标准;另一方面,也要注意对美育概念的正确把握,防止落实过程中的异化。他提醒,做空头美育家或美学家是不行的。“教育者需要把最好的美学理论,通过多学科的交叉结合,化为有效的美育课程,引起学生的兴趣。”

“要想提高国家文化品质就必须全面实施社会美育。”丁旭东认为,美育是一个人终生都要进行的课题,学界和政界应尽快达成共识、形成合力,尽快研究、建构起完善的国民社会美育系统,避免让学校成为美育的单一途径。从而不断提升国民艺术素养和文化消费品味,提高社会文化生产和发展水平,保持中国文化高质量的发展。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