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型投资方式涌现
近年来,各类新型投资方式层出不穷。笔者调查发现,茶叶理财、玉石投资、黄金投资都成为近年来颇来热门的投资方式,更遑论2012年裸钻投资,被网友戏称为“疯狂的石头”。
从2007年开始,经过几个年头的增长,流程和行业规范越来越趋向规范化,在变幻莫测的投资市场持续至今,消费者面对各类投资产品的态度可圈可点。
今日热过“炒股”,明日进入“寒流”
随着金融危机、股票低迷、基金亏损……人们对投资理财反而选择另辟蹊径,艺术品投资异军突起。
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总体的规模是1694个亿,年增长率41%,艺术品市场的交易规模全球占比是23%,仅次于美国,成为了全球第二大艺术品交易市场。根据国际研究机构报告,从2000-2010年,中国艺术品市场的实际增长率是387%。国外独立研究机构预计,2011年-2015年实际增长率能达到69%,可见,中国艺术品还有一个增长、上升的周期。
曾经,“炒股”、“炒房”带领许多人跳过白手起家,直接赚个盆满钵满。如今,独辟蹊径的“炒艺术品”仿佛更吸人眼球:文交所灯火通明,拍卖行人流络绎不绝,钱袋子有了新装法!
从去年春拍开始,艺术品拍卖市场就出现场次减少、成交额下降的趋势。中国拍卖行业协会数据显示,2012年,市场前10家文物艺术品拍卖公司春拍成交97.67亿元(含佣金),专场数量与去年同期相比减少37次,成交额下降52.38%,行情呈“双降”之势。拍卖“藏宝热”降温的同时,保真争议仍在频发。12月9日,北京瀚海秋拍会以总成交5.4亿元收槌。至此,保利、嘉德、匡时、瀚海四大拍卖机构均完成年度秋季拍卖,公布的成交额合计55.27亿元,较上年同期降幅超过50%。
去年还被戏说为“炒艺术品”的现象一下子遭遇寒流,这也是很多想跟流的人始料未及的。专业人士认为虽然艺术品投资没有进入死胡同,随着“炒艺术品”门槛大大拉高,“炒者”需要更多的专业眼光和资金流通量,“监管者”对艺术品的鉴定、买卖的行为更规范化,从而导致艺术品投资进入滞缓时期。但是从长久来看,有一些艺术品(非现代艺术品,原材料价值高)仍然具有很大的投资空间,“有识之士”必定能有所收获。
规范管理是当务之急
中国拍卖行业协会秘书长李卫东表示,拍卖机构仅能够按照标准化流程,向社会公布所知的艺术品信息。尽管拍卖方极力避免“拍假”,但艺术品能否保真,没有科学的技术,也缺乏统一的判定标准,往往只能以主观评价。市场诚信及规范缺失,也使拍卖企业面临保真征集不易、结算违约频发的“两头难”。
由此可看,艺术品市场似乎有“油水”可捞,那么事实呢?入行人多懂行人少,导致行业缺陷更明显,艺术品经过投资人、文交所、基金、拍卖行等流程,真正流入投资人手中的钱更“精贵”。
而且专家认为,保真纠纷、鉴定争议、结算困难及第三方监管缺失,已成为艺术品市场发展的“瓶颈”。急需将卖、拍、买及新型市场主体纳入规范,以保护艺术品交易各方的合法权益。有力的法律保障势必能提高市场透明度和艺术品爱好者的参与度。
结束语:“安在得人,危在失事。富在迎来,贫在弃时。”汉代黄石公早已在几千年前就说过这样的话。成为富者必要有长远的眼光,世事皆变,然而万物生长的规律不变,如何让自己顺应时代的变化,不逆流而行是一门大学问。艺术品投资亦是如此,只有迎合投资的大环境才能真正从善如流。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