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参与群体的扩大带动市场的规模化
书画市场的参与群体主要包括艺术生产者、艺术消费者和专职的书画中介人。所谓艺术生产者即书画创作者,用艺术市场理论看待,他们的创作与其它行业生产的商品无异,都是为了市场买卖的需求。
南宋艺术生产者主要是画院、画工和文人士大夫。自从皇家设立画院后,吸引了大批有名望的北宋画家南渡。如李唐、苏汉臣、马远、刘松年、张浃、李迪、刘宗古等等。画院虽然主要围绕着宫廷的需要进行各种创作活动,但也有面向民间采风的传统。当时的许多画家描绘了大量社会风俗和百姓生活题材的画作,然后去市场上进行交易。如北宋后期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写了汴京繁华的景象,对南渡的北方人有极大的吸引力,因此南宋画院的不少画家就曾摹制了好多本,以每卷一金的定价,到临安杂卖铺里出售。同时他们还另作了《货郎图》、《卖浆图》、《沽酒图》等作品,以附和市场的需求。总之画院的存在,对当时的绘画起着引导潮流的巨大作用,对市场也具有推动作用。
但市场还是以画工作品为主。据记载,宋代有姓名可考的画家逾800人,其中大多数出身于民间画工。这些画工都以卖画为生,同行间竞争相当激烈,因此他们往往创作适应市场需求的作品,如《画继·晋绅韦布》说:“于是售已所长,专以为养,不免徇豪富廛肆所好。今流布于市者,非其本趣也”。
有艺术生产者,自然有艺术消费者,它包括官僚地主、鉴藏家、皇室和普通市民。其中皇室开始以经济交易方式购入书画作品,从而成为书画市场的大宗买主。宋代以前,虽也曾有皇帝在全国范围内较大规模地访求典籍书画,但都不是用“购买”的方式进行的。而宋代则不同,皇室喜好书画,曾多次派使臣到全国各地访求和购买。例如《宣和画谱》搜集的6393件作品,其中有相当部分就购自市场和民间。高宗对书画也非常喜爱。南宋初建,高宗甚至于“干戈扰攘之际,访求法书名画不遗余力”。 还“于榷场购北方遗失之物,故绍兴内府所藏,不减宣政”。
在皇帝的影响下,宫廷画家们为了收藏到民间的精品供自己观赏,更是出高价钱收购。如《画继·小景杂画》有云:“杨威,绛州人,工画村田乐。每有贩其画者,威必问所往,若至都下,则告之日:‘汝往画院前易也。如其言,院中人争出取之,获价必倍’”。从中可以透露出宫廷画师对于收购书画作品热情之高涨。
除了艺术生产者和艺术消费者外,还有鉴藏家,他们对市场也有着重要的影响。南宋时期的鉴藏家人数众多,如在邓椿《画继·铭心绝品》中记载两宋之间的藏家有30多位,200多件作品目录。鉴藏家不仅鉴定作品的真伪,还是艺术消费者的重要组成部分。他们收藏的作品数量之多,是前代无法比拟的。如《画继·杂说论远》指出:“荣辑子酷好图画,务广藏蓄。每三伏中曝之,各以其类循次开展,遍满其家。每一种日日更换,旬日始了,好事家鲜其比也”。鉴藏家不仅收藏作品,而且地位也很高,受到皇家的重视。《画继》中有云:“勾处士,不记其名,本朝鉴赏第一,养宠甚厚,凡四方所进,必令定品。欲命以官司,谢面不为,止赐处士之号,令待诏画院”。说明鉴藏家待遇之高,是前代所没有的现象。
此外,这一时期出现了专职的书画交易中介人--牙侩。他们对书画市场有着重要的作用。因为只有当书画交易比较频繁的时候,才需要中介人来协调买卖、引导交换,所以宋代牙侩在书画市场的出现成为了书画交易频繁、书画市场形成一定规模的重要反映。
由此观之,南宋临安书画市场的参与群体规模庞大,并且艺术生产者、鉴藏家、消费群体与中介者都与前代有着不同的特点,最主要的特点是皇家的直接参与,使得书画市场变得异常繁荣活跃。
三.交易方式的多样促进市场流通普遍化
南宋临安的书画交易方式多种多样,其中主要以店铺和集市贸易为主,辅以其它如官员造访、友情赠送等交易形式。
宋代城市店铺贸易相当繁盛 , 书画市场得以蕴育发展。临安城内 ,“御街应市”, 在御街两旁 ,“有三百余人设肆”, 其中就有“做画”的市肆 , 有“纸画儿”铺、“陈家画团扇铺”等 。而且生意状况十分兴旺。
此外,集市贸易也是书画交易的重要形式。当时在朝天门(今鼓楼)有售卖年画的市场,出售各种各样的书画作品。如春联、春帖、大小门神画像、桃符等。每年二月初八,在钱塘门外霍山行祠会举行庙会,艺术家都会带上自己的作品赴会。还有越州开元寺庙会,也是一种定期集市。他们买卖各种物品 ,其中书画作品是较大宗的交易商品。
除以上交易方式之外,还有官僚主动上门索画和友情赠送等。如《画继·晋绅韦布》中说:“有河东漕宋姓者,亲访其庐邀,邀于公署,令画绢八幅。…..以六幅与宋,宋大喜,赠送甚厚,高谢还庐”。
同时笔者发现,由于市场的繁荣,作品供不应求,有的画工为了应付交易需求的仕人,还让其它人代笔,如《画继·花竹翎毛》记载:“张希颜,汉州人,初名适。希颜始师赵昌,后到京师稍变从院体。不胜士大夫之求,多令任源代作,故复似昌”。这也从另一个侧面说明书画代笔的现象自南宋时就已存在。
并且,市场同样也存在坑蒙拐骗的交易现象,他们用伪作代真迹来换取高额利润。如《画继·杂说论近》中提到:“有外宅宗室不记名,多蓄珍图,往往王公贵人令其别识。于是遂与常卖交通,凡有奇迹必用诡计钩致其家,即时临摹,易其真,其主莫能别也。复以真本厚价易之,至有循环三四者,故当时号日日便宜三”。从中可以看出,此时市场赝品的充斥已达到相当猖狂的地步了。
四.海外网络开拓市场的国际化
临安的开港,始于北宋。至南宋时,随着商业的发达和航海技术的进步,海外贸易更加繁荣。当时的积压种番品南货、珍异饰物、奇葩珍卉,源源运至临安,使临安成为当时全国重要的商港。各国的货物都在临安集散,临安成为当时国际性的贸易港口城市。
又据《岭外代答》、《诸藩志》等南宋书籍记载,这时有50多个国家和地区与南宋朝廷有使节往来和贸易关系,主要国家有日本、高丽、波期(伊朗)、大食(阿拉伯)等。这些国家每年派使节来杭州,随使节同来的有这些国家的商人、僧侣、画家等。同时,南宋统治者还积极采取措施,奖励海外贸易。为了奖励外商来中国,凡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货,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的,可以补官。这些政策进一步促进了海外贸易的兴盛及书画市场的国际化。
由此我们可以看出,南宋的海外贸易网络范围之广、交易数量之多的特点。外商的到来推动了经济的发展,促进了艺术文化和科学技术的交流,对书画市场发展有着积极的影响。
通过上面的分析,我们大致可以窥探出南宋临安书画市场的整体状况,以及它与前代所不同的特质。临安经济的繁荣、优越的地理位置和优美的自然风光,吸引了数以百万计的人来这里旅游或定居,大量的人口聚居带动了包括书画业等各行业的发展。
繁盛的书画业使得大量的群体阶层参与到艺术市场中来,市场参与群体的扩大促使书画市场朝着规模化发展,特别是艺术鉴藏家的增多,书画风气甚为流行,收藏家收藏的书画数量之多,待遇之高,也是前代无法比拟的。同时,画院的设立及皇家的提倡,使书画环境变得十分宽松,书画创作者的热情日益高涨。这一时期专职的书画中介人在市场中已十分活跃,甚至出现用作伪手段进行偷梁换柱的做法,这些都是市场繁荣到一定程度后的表现,也是这一时期较为突出的特点。
随着经济的发展,对外贸易也随之兴盛,临安书画市场海外贸易网络的形成,使得书画交易出现了国际化特征。
以上这些独特的艺术市场特性,为此后各个朝代积累了丰富的市场经验和启示作用。
【编辑:江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