而立之际——2013青年艺术的“场域” 2013-02-10 11:43:27 来源:99艺术网 作者:立东
青年艺术家,这个大家普遍认为艺术家年龄上限为35岁的词汇,在共和国史上从没有像过去的2012年,如此高频率得徘徊在观众的视野。

2013年1月12日,经过一年过的筹备,“ON│OFF:中国年轻艺术家的观念与实践”群展在尤伦斯上演

青年艺术家,这个大家普遍认为艺术家年龄上限为35岁的词汇,在共和国史上从没有像过去的2012年,如此高频率得徘徊在观众的视野。

“再绘画”、“无处藏身”、“千里之行”、“2012年度青年艺术100启动展”、“引爆!2012CYAP汇报展”、“首届CAFAM未来展:中国青年艺术生态报告”、““暗能量:有关神秘诗意的隐喻”、“青年艺术家实验季第二回”、“1912新星星艺术节”,仅仅这些发生在2012年的青年艺术家群展,便足以展示这个群体在今天有多么的备受庞爱。

尽管2012年拍卖市场并不乐观,可部分青年艺术家的作品价格依旧可观。4月香港苏富比春拍中,1979年出生的艺术家贾蔼力,2007年创作的《苍白的不只是你(三联作)》以550万元港币成交。10月中国嘉德秋拍中,1981年出生的艺术家周松,2012年创作的《姗姗》以112万人民币成交,不得不让人惊叹青年艺术家市场的发展趋势。

青年艺术家“小清新,无价值观”?

青年艺术家这个群体与50后、60后艺术家不同的是,他们没有直接的经历过文革,也没有经历过社会的动荡。他们当中大多数是独生子女,而且一出生就赶上一个经济高速发展同时政治相对开放的时代,网络的普及,让他们更加方便、快捷地获取自己欲了解的各种知识,创作媒介的多样化也给予他们创作上更多的选择和自由,同时,中国艺术市场的火热也给予他们更多的展示自己机会。

“小清新,无价值观”,艺术圈内不少专业人士对他们的创作这样看。“小清新居多,现实批判不足,文化反省不够。”在99艺术网的一项“2012您如何评价青年艺术家的价值体现?”调研中,著名策展人顾振清说;北京空间画廊总监李苏桥则认为:“都还没有什么价值体现,因为还没建构起来”。“急功近利成常态,静心阅读思考,寻找和积累个人面貌者鲜见。”策展人陈默在采访中说到。

即便如此,为什么在2012年,还有那么多人急于希望大张旗鼓地去发现、扶持、推广青年艺术家呢?而且有那么多青年艺术家愿意加入这个大军中?

中国有句古话“三十而立”,30岁常常被看作一个成熟的节点,在这个年龄前后,一个人应该当有所成就。青年艺术家正好处在这个年龄阶段,很自然成为被关注的焦点。同时,这些年中国艺术市场火热的发展过程中,也需要有更多的新的亮点的作品进行填充。因为不像欧洲国家有政府、基金会对艺术家给于住房、工作室以及创作基金方面的支持,许多中国青年艺术家,不得不需要一个展示自己的平台,从而获得销售作品渠道支持自己继续创作。还有非常重要的一点,国内艺术圈在面对中国匮乏的现当代艺术史,打出“青年艺术家”这张牌很容易与国际接轨,尽管有些作品不够创新、不够深刻。

“当‘青年艺术家’这个词被当作一种标记来使用时,就已经包含了某种不公正的视角(或许还够不上歧视的程度)。为什么叫“青年艺术家”,而不直接叫‘艺术家’?因为‘青年艺术家’是一种他者的身份,就像有的艺术家不叫艺术家,而只叫‘女性艺术家’,当一种身份需要被特别标记以区分于正常的身份,这正好说明了不平等的事实”。著名批评家鲍栋在《被侮辱与被损害的“青年”》一文中说道。

【相关链接】

青年艺术家作品直接进入拍卖市场的利弊

【年度九问】四问:2012如何评价青年艺术家的价值体现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