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栋栋:艺术市场需要新鲜血液 2013-02-25 11:47:51 来源:证券日报 作者:王栋栋
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2011年出现大幅度下滑。曾经令无数人兴奋的“亿元天价”已寥寥无几,在面对艺术市场崩盘时,不能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经济形势不好、查税影响等,而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平衡与机制建设。

2012年,艺术品拍卖市场相比2011年出现大幅度下滑。曾经令无数人兴奋的“亿元天价”已寥寥无几,在面对艺术市场崩盘时,不能简单地把问题归结为经济形势不好、查税影响等,而忽略了市场的整体平衡与机制建设。艺术市场是一个理性建设的社会结构,它本身有自己的五脏六腑,即使外部经济不好,它也会有自己的调节作用。艺术品不是一般的商品,因为先有艺术价值,然后才成为商品。所以,艺术品成交的过程,实则是价值大放光彩的过程。要使艺术品提升价格,必然需要找到其价值的催化剂,而不能不负责任地说“艺术是无价的”,然后人为地开始揠苗助长。真正关心市场不应该只重视表面数据,而应该重视内部的价值催化剂――这个过程实际上是一个创新的过程。

由于时代的急剧变化,价值判断要求也越来越高。面对传统书画市场“亿元时代”的现实已经基本存在,而且各类书画价格还在不断飙升,美协和学院派书画家队伍也在日益壮大,但透过表象不难发现,中国传统书画在近代以来,无论在笔墨形式还是意境美学上都没有明显推进,个别大家虽有发展,但其价值和研究也早有定论,近几十年来,除了不少轶闻流传,对传统书画的研究并没有多少新发现。但恰恰这几年,传统书画市场价格疯涨,如果理性观察市场就能发现,提升价格的速度超过了挖掘价值的速度。别说一些赝品被炒为天价,就是很多正品由于价格急剧上升也会给人不安全的感觉,因为价格的上涨需要很多理由。如果文化创新和文化消费没有明显增长,仅靠个别藏家通过各种手段将一些作品捧为天价绝不是上策,虽然客观上刺激了市场,但也误导了市场。

市场需要理性操作,而不是情绪炒作。虽然操作和炒作有时候区别不大,但炒作需要理由和适度,否则将适得其反。许多人聪明一世、糊涂一时,认为天价就可以引领全社会人来参与,就可以把冰冷的市场捂热,可是,正是极度的热情误导了很多人对更多处于价值成长期的作品关注和喜爱。特别是在中国这个现代启蒙不足的国家,人们本身就很容易相信历史经验,难以接受新鲜事物,何况有人刻意通过价格去拔高一些作品,吸引全社会的注意力。这不仅阻碍了人们对更多类型作品的关注度,也导致了市场发展的不平衡,从而滋生出对市场话语权的垄断、市场明星对学术价值的误导等。

历史当然需要关注,但是当代更需要关注。当代包含历史,历史中不一定包含当代。中国人一直很关注历史,与其说是爱历史,不如说是膜拜历史,如果是高高地看历史,那就真不如平视当下现实,这样才有个人尊严。当代艺术在整体艺术市场中所占比重一直极小,虽然偶尔也有一些艺术家拍出了很高价格,但还是难以支撑当代艺术发展丰富多元的真实局面。我们现在看到的当代艺术市场明星其实只是几个局部影子,完整的当代艺术远比这些有意义,无论在对传统技术的继承,传统思想的了解,还是对当代哲学的认知,新艺术语言的实验,新技术的掌握等等,各方面涉及内涵“厚重”的作品也比比皆是。只不过我们的市场在很多时候只关注一些容易接受的东西。

这里,一方面是因为市场的媒体受到了误导,另一方面是话语权产生了垄断。准备参与市场的新人和旁观者会误认为,这些东西才是好的、才是正确的,从而人为产生了对待其他作品时的偏见;同时也会客观上使得很多艺术家在创作作品时刻意跟风,放弃对新艺术的实验。如果市场总是因为某些权势者的主导,总是喜爱那些习惯性的作品,而不愿意关注新的、有思想的,甚至讨厌那些与他们期待相反的作品,这只证明市场是不成熟的,是缺乏创新机制和自我更新机制的。这样的市场如果一乱,就会导致更多人对艺术、特别是新艺术的怀疑,甚至信心全无。长此以往,艺术市场不免会沦为我们不愿意看到的官商洗钱、利益交换的场所。

正是因为人类思想逻辑发展,创造了当代这个不同于以往任何时代的开放文明,才使得我们不再担负历史强加给我们的责任,建立了开放、包容而有意义的新生活。生活在变化、消费在扩大,艺术这个不一般的市场也需要不断注入新鲜血液,不仅需要敞开对新艺术的态度,还需要创建更加合理的艺术市场制度,同时需要认识到艺术市场不是历史的买卖,而是价值的发现过程。只有不断创造价值才有价格的不断提升,才能达到艺术家、收藏家、画廊、机构和拍卖行等共赢。

【相关阅读】

王栋栋:一支冷战后的国际歌

王栋栋:一条生产线上的艺术与设计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