癸巳新年之际,中国美术馆推出了“群珍荟萃——全国十大美术馆馆藏精品展”,这不仅是各个美术馆藏品的一次集中亮相,而且也是各个美术馆对自身藏品的一次回顾与梳理。将馆藏珍品于新年之际献于民众,它表明了美术馆界更加开放的态度和更加学术的方向。
从这个展览中可以读出中国20世纪艺术史的主要发展脉络,提供给我们一个了解中国近代美术发展的视觉途径。中国20世纪美术在各个领域都有着杰出的成就,从油画到国画,从版画到设计等,每一个艺术门类都有着鲜明的时代与地域的烙印,此次展览中这些不同地域、不同时空的艺术展开深层次的对话,为我们了解这些艺术形式在20世纪最高成就提供了一个好时机。
20世纪在整个中国美术史中占有非常特殊的地位,因为这一时期的中国美术经历了巨大变革,20世纪前半叶是中国民生艰难、政治动荡、战乱频繁的时期,但也是酝酿着历史大变革的时期,是中国美术的黄金时期。到20世纪中期以后,中国画走向了成熟,油画等西方艺术形式开始进入中国美术序列。可以说20世纪的中国美术和欧洲的文艺复兴时期一样是一个划时代的美术高峰。
从国画方面来说,20世纪中国画经历了前所未有的机遇与挑战,一方面是西学东渐的影响,挑战了中国画的主体地位;另一方面是与日本、朝鲜等邻国交流的频繁促进了中国画的发展,再加上20世纪的特殊历史背景,这一切都为中国画的变革打下了基础。20世纪中国画相对于中国古代的绘画,既承前启后,然而面貌也大有不同。从此次展览中可以看到许多作品仍然保留着古典中国画的传统,无论从笔法还是意境上都与传统中国画一脉相承,例如谢稚柳的《华山落雁峰》,吴湖帆的《仿郭河阳寒林雪霁图》等,但是,从李可染、赵望云等一批艺术家的作品中又可以读出中国画的新意,这些艺术家用写生的方法实践着中国画中“道法自然”的传统精神,而绘画的面貌和手法已经有所转变。20世纪中国社会的突变,带来中国画的革新。一方面在写意中国画中,书法与绘画的结合达到炉火纯青的境界,诗书画印四者的真正统一是在20世纪才达到的,以书法入画让中国画的面貌大有不同,强劲的书法笔法和意在笔外的写意意境让写意中国画真正进入了一个成熟的时期,例如黄宾虹的《青山红树》图,齐白石的《翠鸟大虾》、《寿桃》图等,都是这一方面的佳作。另一方面,中国画无论在内涵和意境上都大有突破,中国画除了传统的山水题材也增加了许多雄壮风格的作品,例如李苦禅的《山岳钟英》图,徐悲鸿的《双雄图》等。有着西方学历背景的中国画家也为20世纪中国画的发展方向做着自己的探索,例如林风眠的仕女作品和吴冠中的作品,力图从中西两种艺术形式中汲取精华。
从油画方面来说,清朝中后期油画已经通过传教士的渠道逐渐出现于中国艺术界的视野,例如郎世宁的《太师少师图》和他为宫廷画的油画装饰画都是早期油画在中国的传播。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社会的变革和交流的频繁,油画真正走入了中国画坛,此次展览中呈现的油画作品可以看到油画的发展历史,潘玉良和李铁夫是中国早期油画家的代表,虽然油画是舶来品,但是中国艺术家凭借着过人的天赋和东方美学的背景赋予油画这一艺术形式以新的生命。潘玉良1921年曾在里昂国立美术专门学校学习,与徐悲鸿是同学。潘玉良的画风中充满了法国野兽派的大胆与豪放,也融合了中国审美中的情调与韵律,此次展出的《花果》(创作于1960年)是其代表作。李铁夫是洋务运动中最早赴欧美留学的美术留学生,也是一位民主革命者,1887年在英国阿灵顿美术学校学习,1912年转入纽约艺术大学深造,从《刘素薇肖像》中自如的笔触可以窥见这位油画先行者的艺术抱负。可喜的是,此次展出的还有难得一见的王道源(1896-1960)和符罗飞(1896-1971)年的作品,其中王道源的《女人体》创作于1930年代,是中国早期油画的遗珍,具有很高的文献价值。建国后的油画艺术无论在内容还是在技法上都得到更进一步的发展,出现了许多与生活紧密相连、反映人民真情的作品,例如罗中立的《父亲》,汪诚义的《远方来信》等,同时油画艺术无论在技法还是在色彩上都跨越了一大步,例如李天祥的《苏联老人》,陈丹青的《洗发女》等。
版画虽然在中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从明代徽派版画黄应麟,汪忠信等到吴友如《点石斋画报》、杨柳青等自成一体。但是从新兴版画运动以来,中国版画开始借助西方版画的表现形式进行了如火如荼的版画创作,这种新的版画源流与人民生活紧密相连,早期作品宣传教育的因素占有很大比重,反映了中国特殊历史时期的生产生活,具有很强的文献价值,例如宋恩厚的《毛主席来到武钢工地上》(创作于1975年),薛继光的《竞赛场上气象新》(创作于1972年)等。后期版画实现了艺术的回归,艺术家更多地是抒发个人的理想和感悟,例如石峰《最后的城》(创作于2004年)和姚丽《手印》等。
令人眼前一亮的是此次展览中展出的许多具有当代气息的艺术品,这些作品让人们想起中国当代艺术的萌芽与发展中的许多戏剧性情节。中国当代艺术产生于中国改革开放以后,这正是中国步入社会快速发展的一个时期,这些当代艺术作品有着对社会的反思,同时在新兴艺术媒介的采用中也有对于传统的新的解读,此次展出的海报设计作品就可以为理解当代艺术打开一个窗口。从1989年“中国现代艺术展”的海报设计到2006年奥运海报设计,中国艺术家开始运用新的艺术媒介、新的艺术语言来阐述艺术思想与审美哲学。
正如研究文艺复兴艺术是西方美术史中十分重要的内容一样,学习中国美术史不可不研究20世纪中国美术史,20世纪美术史的丰富内涵不是一个展览能够完全呈现的,也不是一篇文章能够完全解说的,这一时期的美术史也还有待于更深一步的研究和发现,此次展览为进一步的梳理、挖掘工作提供了很好的契机。另外由于在中国,美术馆、博物馆系统有着不同的分工,不同于西方艺术博物馆,我国美术馆的藏品大多开始于19世纪末、20世纪初,这一馆藏特点从此次展览中也不难看出。由于这种馆藏局限性,对于中国的艺术史工作者特别是美术馆从业者来说研究中国20世纪美术也是一条必由之路。
【相关链接】
【编辑:田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