杨佴旻新水墨解读他的史诗 2013-03-13 10:50:15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杨佴旻说:“文化艺术,科学技术是人类所共有的;当“火药”已经把航天飞机送入了太空,当爱迪生的电灯已经照亮了千家万户的时候——我们万不能把穿“西装”认作是忘祖;如果说东西方之分的话,以建筑做例子,故宫可以代表传统的东方,卢浮宫代表的是西方,而到了现在——“鸟巢”就是世界的了”。

个人荣誉

1987年 获建军60周年全国美展佳作奖(北京)。

1989年 参加中国美术大展(香港)。

1990年 参加全国青年版画大展(上海)。

1991年 参加东京第二十九届国际书法展(东京)、参加中国版画版种大展·全国第五届三版展(西安)。

1992年 参加现代中国美术作品展(都灵)。

1994年 参加中国油画静物展(北京),参加北京首届国际美术教育研讨会(北京)。

1997年 获都灵国际美术展特别奖(都灵)。

1998年 获东京银座绘画展优秀奖(东京)、参加东京银座绘画邀请展(东京)。

2000年 参加巴黎国际绘画邀请展(巴黎)。参加第二届深圳水墨画双年展(深圳)、参加第一届名古屋艺术潮(名古屋)。

2001年 参加西雅图当代艺术邀请展(西雅图)、参加第二届名古屋艺术潮(名古屋)

2003年 获哥伦比亚首届世界绘画贡献奖(哥伦比亚)。

2005年 获“傅抱石奖”南京水墨画传媒三年展组委会提名奖 (南京)。

2006年 获现代金陵水墨画传媒展提名奖, 现代金陵水墨画传媒展评委大奖(中国·南京) 2007年 获圣赛德当代艺术奖(美国·南科罗拉多)等。

获世界绘画贡献奖

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

中国美术家杨佴旻日前荣获首届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本届艺术奖的主题是“激发传统魅力”。该奖由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学术委员会,美国平面艺术基金会主办;哥伦比亚特区,哥伦比亚特区文化事务局协办。哥伦比亚世界绘画贡献奖执行主席阿瑟F约翰逊在大会发言中指出∶在科学技术和生产力的影响下,人类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都发生了巨大的变化,艺术观念和艺术形式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经过一个世纪的沿革,艺术创作的切入点已经越来越“行为”与“观念化”。当代艺术对技术的鄙薄已经使艺术的审美功能被大为消解。

杨佴旻的绘画坚守着艺术的传统意义与现代精神。他经过长期不懈的试验探索,创造出了一套特别的绘画新技法,一套在绘画传统里所没有的新技法。他的发现是划时代的,他的发现激活了绘画艺术的潜能,必将使绘画进入到一个更为崭新的境界。他的艺术实践在文化艺术的自我反省与东西方文化融合中赢得了世界绘画领域的高度赞誉。他根植于中国,融汇西方,大胆进取,锐意革新,成功地跨越了东西方文化的鸿沟,拓展了绘画更为广阔的艺术天地。他的艺术独树一帜,堪称楷模。

绘画作品欣赏

杨佴旻的作品,可以包括在广义的水墨画范畴之内。但就其以色彩为主这一特点而论,称作“彩墨画”似乎更恰当。20世纪50年代,人们曾把突出色彩的新国画称作“彩墨画”。我这里使用彩墨画一词,纯粹是就其材料和材料引出的特质言的。在他的画里,墨只是一种色,与传统中国画“笔墨”中“墨”的含义已大不同。夸张点说,他把“墨”从“笔”中分离了出来,重新还原为“黑色”,并与其它的色一道承担造型与表情的作用。20世纪以来的许多革新家如林风眠等,都在这方面作了有益的探索,让色彩取代笔墨,并赋予中国画以新的形态与表现力。杨佴旻显然继承并发扬了这一传统。与许多探索用色的画家相比,他显得更大胆,更无顾忌。我们常常看到,一些画家在色与墨之间犹豫不决,常在画面上形成“半斤八两”、都唱主角、相互抵消的毛病。一些画家以色为主了,但总要以墨为底色或背景,有时仍不免形成“打架”。杨佴旻也多用笔线勾画物形,但勾画之后常常又用色彩加以覆盖,看上去好像没有线一样,于是笔线变成了造型过程中的手段,而不是结果,色彩得到了真正的或曰更大的突出。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