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留学生,一群理想主义的年轻人 2013-03-18 11:21:33 来源:纽约时报中文网 作者:罗天
中国是留学生输出大国,但和一些欧美大学理工科一个年级几乎有半数以上中国学生的火爆情况相比,人文艺术类学科中国学生的比例则相对较小。然而,近年来留学生学科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学习艺术,世界顶尖的艺术类院校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

伦敦的冬天阴冷而漫长,黑夜如往常一样在三四点钟到来,暮色中天下起了细雨。李梅里急匆匆地走进房间,他的头发被淋湿了,眼镜也被屋里温暖的空气蒙上一层白雾。他说他骑着巴克莱自行车赶过来,这是伦敦市政府和巴克莱银行(Barclays)的公租自行车项目,半个小时以内骑到目的地还车就可以不收钱。

“真是典型的伦敦天气,我骑上车的时候还没下雨呢!”李梅里一边用围巾擦掉眼镜上的水汽一边坐下来。

李梅里目前在英国皇家音乐学院(Royal Academy of Music)的声乐表演硕士(Master of Art in Vocal Performance)就读,学习假声男高音(或称高男高音,Countertenor,用男性假声演唱欧洲古典音乐声乐作品)声部。在他之前中国内地只有一位假声男高音歌剧演员,他也是所学专业中唯一的一个中国人。

但是,不同于音乐学院里的很多学生,他本科并不是声乐出身,而是毕业于北京大学艺术学院的影视编导专业。和其他北大学生一样,他在竞争异常激烈的中国高考中取得了优异的成绩,在他人眼中是令人羡慕的“高材生”。

“今天有一个好消息,我得到了市政厅音乐与戏剧学院(Guildhall School of Music and Drama)的offer,还有全额奖学金,这样我就可以在伦敦待到2015年啦!”李梅里眉飞色舞地说,他说话的嗓音低沉而带有磁性,和舞台上假声演唱时判若两人。

当年被北大录取时,专业调剂让他没能就读第一志愿英语系,而入了第三志愿学起了电影。他的未来也在大学期间转向,从小的音乐天赋和参加合唱团的经历让在他自由的大学氛围里找到了自己的定位,开始师从中央音乐学院赵登营教授学习假声男高音演唱。在老师的鼓励和培养下,他慢慢发现自己的确热爱这一行,也开始相信自己有潜力去走专业歌唱的道路,最终争取到了赴伦敦学习的机会。

一个叫“雾都惊蛰”的艺术沙龙

中国是留学生输出大国,但和一些欧美大学理工科一个年级几乎有半数以上中国学生的火爆情况相比,人文艺术类学科中国学生的比例则相对较小。然而,近年来留学生学科分布也发生了一些变化,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选择出国学习艺术,世界顶尖的艺术类院校也逐渐出现了越来越多的中国面孔。

启德教育在调查了中国共25028位有出国意向的学生,并收回22305份有效问卷后,发布了《2013年中国学生留学意向调查报告》,文中介绍:计划在2013年就读的专业中,艺术类专业占19.1%,较2012年的17.8%和2011年的14.8%出现了稳步增长。中国学生出国读艺术有几方面原因:一是国内艺考竞争日趋激烈,而且对文化课要求严格,很多“偏才”越来越难进国内的少数几家艺术类名校,但被国外学校录取反而相对容易;其二则是与艺考难随之而来的是就业难,一些学生希望出国“镀金”能增加就业砝码;其三则是有越来越多的中国学生开始有了独立的思考和追求,他们渴望为自己的梦想拼搏一回,而他们中上产阶层的父母也有实力支持他们的追求。

提到出国学习艺术,大概很多人脑子里都会冒出“富二代”的联想。的确,艺术类学科的投入较大且不能收到短期回报,并不是一笔“高性价比”的投资。但李梅里却并不这么认为。“在国外学艺术的学生很多都是真心热爱所学的专业,和其他学科的留学生没什么两样。”如果硬要扯到“财富”,他觉得最大的财富是父母的支持。“我最要感谢的就是我的父母。”李梅里的父母都是思想开明的知识分子。与很多国内家长抱着“学习不好才去学艺术”的错误观点不同,他们没有因为儿子考上北大就强迫他“改邪归正”,而是让他顺应自己的天赋和兴趣。

李梅里和几个同样在伦敦学习的中国留学生定期聚会,他们笑称这样的聚会是“中文习明纳”(seminar,即讨论式教学),每周有不同的开场白,讨论的话题也天南地北,从当周身边发生的新闻、学习的内容、艺术展览、演出到人生理想、爱情,李梅里说这样的讨论能一直进行下去的原因是“我们都有点儿理想主义”。他们还依照第一次聚会的时间地点给这个小沙龙命名为“雾都惊蛰”。

“雾都惊蛰”的另一个成员、在伦敦大学中央演讲与戏剧学院(Central School of Speech and Drama)音乐剧硕士专业学习音乐剧的庄一也是个理想主义者。中学时去新加坡念书、毕业于新加坡国立大学英语专业、成绩优异的他说毕业后自己不想做别人眼中实际、赚钱的工作,而只身跑到伦敦追逐自己的创作表演梦。

“我相信如果我去学金融、法律也能学好,说不定还会挣很多钱。但我内心知道这不是我想要的生活。我不知道未来会怎样,但至少现在这是我喜欢做的事情,”他说。

谈到为什么来伦敦留学,李梅里和庄一都说英国艺术教育背后深厚的人文基础十分吸引他们,虽然并没有接受过国内专业的艺术教育,庄一从国内同学经历和行业环境中得出的基本印象是其大多重“术”而不重“道”,强调技巧训练而忽略了人文根基。而李梅里认为,从他学习的歌剧领域来说,最紧密相关的自然是历史沉淀下来的欧洲古典文化艺术的熏陶,英国在这方面有非常好的环境。除了专业课程和演出,李梅里经常利用闲暇时间去看演出、展览。不同门类的艺术都是息息相关的,例如他学习的巴洛克时期音乐就和同时期的建筑、绘画等艺术有着紧密的联系。“大概这种整体的艺术氛围和人文积淀才是在国外学习艺术最大的优势。”李梅里说。

“整个伦敦就是一件艺术品,”庄一说,“在伦敦这样的城市,艺术不是特地去美术馆、音乐会才能体验到的,石街小楼、公园雕塑、地铁巴士、风土人物,这座城市本身就是一种独特的美学体验。在城市中行走,就好像浸润于新旧交杂的艺术中。”

尹一菱的想法和他们一致,从高中起就在中央美院附中就读的她以当年亚洲第一的成绩考取了伦敦艺术大学中央圣马丁艺术与设计学院,就读平面设计专业。在英国的学习让她进一步认清了自己的兴趣方向和适合自己的教育模式,于是她背着父母偷偷申请转学去了更加重视基础绘画的纽约谱瑞特艺术学院。

“既然学的是艺术,开阔眼界是提升最快的方法,”尹一菱说,作为接受过三国艺术教育的年轻人,她有足够的发言权。“欧美国家画廊和博物馆的藏品以及专题展数量都非常惊人,每周都可以看到不同的展览,更换率也很快,在这一点上出国留学的帮助会远远大过在国内。”

【相关阅读】

赴韩留学人数猛增艺术专业炙手可热

国内高校艺考竞争大 艺考生转投国外艺术院校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