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润艺术榜”罗中立专访:大巴山的传奇 2013-03-19 14:47:24 来源:胡润百富
一幅《父亲》让罗中立年少成名。欧洲的留学经历,却让他坚定地把目光投入到了自己深爱的大巴山农村,在三十多年的艺术探索中,他走入了浪漫质朴的农村生活,也走进了大巴山农民的内心。

浴(之四)油彩 纸本 39.5×54.5cm 1994年作 上海泓盛2012秋拍 成交价25.3万元

罗中立 2013胡润艺术榜 第18位

突破自己的方法是随时随地保持创作习惯,让自己尽可能多地进入绘画的最佳状态。这些画都是在有限的行政余暇用很快的速度将我平常想画的东西记录下的,让自己保持一个创作不辍的“状态”。

记者:30年前一幅《父亲》感动了整个中国,也令您声名大噪,从那时起到现在,您觉得自己的艺术生涯是否发生了变化?

罗中立:艺术史从某一方面讲就是不断改变语言方式的历史,《父亲》、《春蚕》、《苍天》几幅作品是特定时代背景下的创作,这些作品的共同特征是以照相写实的手法表现当时人们的一种集体记忆,精心营造视觉与情感冲击力,场景表现宏伟庄重。虽然这些作品让我声名大躁,但我对绘画语言的探索才刚刚开始,在进行毕业创作《故乡组曲》时,我已经在有意转变画风。

记者:您似乎一直把农民形象作为自己作品中不变的主题,为什么?未来会改变创作主题吗?

罗中立:我是题材不变,绘画语言一直在变。这也是我有意坚持的,最开始画大巴山的农民,是因为自己在大巴山区10年的生活经历,与农民产生了深厚的感情,在我油画创作的第一个十年,也是相对写实的十年,作品场景的选择、人物形象的描绘等都对作品有很重要的意义,但此后的创作日趋写意和抽象,绘画题材本身的意义逐渐减弱,虽然画的依然是农民题材,但创作的目的已经走向对绘画语言本身的实验了,创立一种自己独有的中国化的油画语言,是我对自己的最高要求。

记者:抛开艺术层面的话,关注农村题材,有对您个人思想与生活产生哪些影响吗?

罗中立:自然是有影响的。我对四川美院新校区的设计就是证明,不仅保留了新校区高低不平的地貌,还专门开辟了一大片区域保护“农村原生态”,聘请农民在此种菜、养猪和居住,保留了很多农村独有的建筑、农具等物什,我还想将自己入画最多的水牛引入校园,因农田面积有限而作罢。走进川美新校区,很有点“阡陌交通、鸡犬相闻”的味道。但我也并不是只受农村生活影响,比如在川美新校区大量种树,就是在欧洲游学期间受国外城市环境的启发。同时,为了方便大学生谈恋爱,还在学校水塘和沟渠之上,建造了不少合适幽会的小桥和楼阁。

记者:这么多年一直重复一个题材,会不会遇到创作瓶颈期?怎么去突破?

罗中立:突破自己的方法是随时随地保持创作习惯,让自己尽可能多的进入绘画的最佳状态。我就是要画,这些画,都是我在有限的行政余暇用很快的速度将我平常想画的东西记录下来。经由画画的过程,让自己保持一个创作不辍的‘状态’,让绘画的专业不被行政磨光。我随时都在画,酒店信封、飞机上呕吐袋、会议纸的背面……都会有我的手稿,即使开会无法用手绘时,也会用‘心’作画。如果我在工作室里,吃饭时间是无法叫我回去的,因为我不希望创作的“状态”被打断。

创作之外的罗中立

艺术市场也给予了这位坚持自我的艺术家足够的回应,足够的上拍数量和良好的成交率,让罗中立在历年年度拍卖成交排行榜上稳居前十位。这一方面反映了他乡土风格在目前中国当代艺术市场上的稀缺,另一方面也说明其作品在市场中深厚坚实的收藏基础。尤其是在2008年和2012年,当代艺术市场曲线两次陷入低谷时,罗中立依然保持了令人刮目相看的稳定性。罗中立的作品从不缺乏支持者,藏家也并非急于在市场套现的投机者,这让其前景被普遍看好。市场表现并不会影响罗中立的创作,他最大的困扰实际上来自于时间。这位在机场候机时也不忘画手稿的艺术家,目前身兼四川美术学院和中国当代艺术研究院院长。作为川美历史上最辉煌的77、78级毕业生的一员,他深知宽容自由的学习环境对艺术家的重要。当50岁的他成为四川美术学院院长后,一系列措施被引入了这个西南最重要的美术摇篮:创立“罗中立奖学金”鼓励年轻艺术家;学校在2005年成立坦克库·重庆当代艺术中心,使重庆变成了中外艺术圈人士不能错过的一站。

【编辑:田茜】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