冀少峰:三维空间的力量——谈南溪的水墨艺术 2013-03-23 16:58:31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冀少峰
近几年,南溪的视觉创作路径发生了明显的转向,他以醒目、简洁、单纯的“南氏晕点”在为我们营构新的视觉阅读空间的同时,也愈来愈引起了人们的关注。

印刷的点,数码成像无疑再一次成为他的灵感之源。他所精心编织的这个三维空间,初看起来杂乱不堪,凝神定气之后,你会奇迹般地发现一幅幅跃动着的既虚幻又模糊的画面,伴随着灯光,色调,观看位置角度和距离的不同,视觉图式又会为阅读者带来多方面的视觉体验,这也导致了观众始终对南溪的艺术充满着一种视觉的憧憬与期盼。其实,每一位近距离走进南溪的观众,很难从表面的一瞥中看出图像的真实意图,而当阅读者凝神定气聚焦的那一刻,一种奇妙而又偶然的效果扑面而来。隐藏在表象之后的图像似乎要跃出了画面,对点的迷恋及南氏笔路所生发出的奇幻晕眩形态,才是南溪要传达的根本。即他开创性地赋予了静态的画面有种动态感,使二维水墨走向了三维表达,从而不仅颠覆了人们惯常的视觉经验,更让纸介水墨往前跨出了一大步。这一跨越,不仅仅是媒材的超越,更是水墨观念的一种拓展,可以毫不夸张地讲,南溪的这种视觉图像的艺术史意义是显而易见的。因为艺术史恰恰是对那些没有出现过的艺术风格与样式的关注。但是,人们还是存有这样的疑问。南氏晕点和笔路是静态,如何又能传达出动态的感觉呢?诚然,单个的南氏晕点和笔路不容否认是处于一种静止的状态,而不同的图像通过共同的载体,点和笔路之间有秩序的排列,给人们提供了一个新的三维空间结构和交互体验感。简单色点和笔路的差异性的重复排列:点和笔路的深浅浓淡干湿或隐或显,给观者一种二维三维混搭,并生发出一种错觉的透视关系和编码系统,从而在作品与读者间增添了一个阅读空间,点的排列生发出一个个相互作用产生的不同色彩的层次感的空间结构,而颜料的稀稠,水分的多少,都令作品产生丰富的变化,读者观看角度的差异,观看距离的远近,生发出的幻像也不尽相同,他的视觉图像散发出的那种扑朔迷离,亦真亦幻,恍兮惚兮,其中有像的虚幻而又模糊的动态美感,似乎图像永远处在一种似与不似运动的状态。晕点和笔路(南氏笔路)在预先设计好的形的下面,有秩序地排列。点的正侧远近,颜色的搭配都达到了一种均衡和谐状态,数字时代的视觉网点构成了当代视觉经验下的视觉结构。而笔触则被转换成了一个个色点,点的排放自由有序,收放有度,秩序感、运动感、神秘感弥漫其间。可以说,为了实现这一艺术的蜕变与超越,他苦心思索,不断锤炼,不断趋于完善,其间不乏绞尽脑汁的系列实验,而不断的摸索与实践,也使南氏晕点和南氏笔路日渐成熟并日渐成为当代艺术界所熟悉。从不同的展览中你都可以清晰地辨识到南溪风格的别样与差异。由此,我们清晰地洞察到南溪的视觉逻辑:一种限定的用色,一种差异性的重复排列,一种以晕点行走在视觉文化领域,并且点中有线,线中含面,面里裹夹着色彩,色彩里充溢着浪漫的激情和无限遐想。如果对南溪的视觉图像再分析,我们会发现,其图像来源也很清楚,一个源于南溪的历史记忆,这是带有明显的社会主义经验烙印和集体阅读的经历。另一个来源就是他的亲身经历,来自现场的一种直观感受和视觉经验,亦有对社会事件的记录。图像在这里具有了叙事性,而对历史事件及历史图像的复制,点的并置排列,也体现出南溪的直觉思考和社会认识。当然,南溪给人印象最深的还是红色波普系列。如领袖像、阅兵式、明星像等。这些直接取材于明星照和时装模特,也有从传统文化中如画像石中汲取灵感。他尽力保持传统水墨的本质因素,但又能从自我的当代生活经验出发,创造出一个虚幻的色点景观世界。这种用虚幻的语言表现现实的世界,现实也被虚幻化了,虚假的繁荣,泡沫化的危机感,使我们连自己是谁,是什么都难以分辨清楚。从严格意义上讲,南溪跨出的这一步实在是太大了,这不仅让人看到了一个另类的南溪,也让我们看到他那虚幻的镜像背后的真实意义及隐藏在他内心深处的一种文化记忆和个体在激变的社会中命运的沉与浮。他力图保持有传统水墨的本质因素,但又能融合数字时代生活的新方式、新经验,使传统水墨在当代社会中发生了转型。传统水墨之所以在当代语境中失去了活力,就在于其语言体系与社会生活文化严重脱节。南溪站在本土文化的立场,探寻到一种独有的表达方式。从南溪的水墨艺术图像中,我们清晰地窥视到他那有着刻骨铭心的文化记忆,但不能不说他的确也映射了消费社会的消费观念,即什么都可以用来消费的,其间也带有种国际政治倾向,即国际社会对中国的关注度。因为国际社会希冀从阅兵式中试图窥测到中国崛起的秘密,也试图从中发现,为什么中国现在可以说不,中国不高兴的理由。这显然是能产生轰动效应的热门题材,而对新式武器的追踪,也正是西方世界最终想探到中国综合军事实力的梦寐以求的梦想。当然,阅兵式中的集体主义的力量,军人的神圣刚毅,规整秩序恰恰是有着军旅生涯的南溪军旅生活的移情写照。军旅生活的经历和精神体验是他关注阅兵式最好的理由和注脚,也让观者充分体会到“点”的集合排列所散发出的恢弘气韵及壮阔之美。不难发现,尽管领袖像和明星们的面孔并没有发生根本的改变,但此时此刻他们所代表的意义已完全被消解。他们所依赖的真实空间已被各种小晕点所取代,他们已不再是具有精神分析的深度人物了,而是被抽象为一个个单纯的色点组合,一个没有任何意义但却散发着强烈的当代文化气息的文化符号,呈现出的是一种轻松荒诞的意味,那些红色记忆的沉重与衰叹在阅读的瞬间即被消解了、解构了。在领袖像和明星像中,标志着中国两个发展时代的关键人物毛泽东、邓小平自然是南溪关注的重心,而消费时代的代表人物章子怡不乏好莱坞背景。她对应的则是当代社会的特征,昭示出物质高度发达、经济繁荣的时代,消费至上和名人崇拜,偶像崇拜的生活方式。由此,视觉图像中的繁复细节被剔除得干干净净,隐藏在表象之后的图像开始若隐若现,并呈一种动态,三维空间的视觉体验颠覆了以往的美学定义,从而又颠覆了一种观看制度,并非空洞的影像,也让人们从仰望崇敬的膜拜状态而走向一种平视状态,进入到一种广阔的公共空间,它们不再是一种权威威仪的象征,而时尚明星这个大众文化和消费时代文化工业所生产出来的一个个影像符号,从明星们成功方式的背后,似乎也给观众提供了成为一个明星的“痴人说梦”的理想,而这种虚荣虚幻感的确又切合了当代社会的一种现实:当代社会人们依赖电视、电影及电脑所过滤的信息,有时不能不让人对这些信息源的可信度产生怀疑这样一个社会现实。但当代社会又真真切切是由电影、电视、印刷、网络、电脑等共同制造的图像世界,图像世界改变了人们的视觉欣赏习惯,当代生活越来越被网络化和符号化了,电视在耗去人们时间的同时,也在吞噬着人们的生命。但人们却在麻木着,享乐着,虚假的真实透过那晕眩的色点,不仅相互间得到了证明,也是南氏晕点当代精神的文化诉求。

至此,南溪也在艺术上完成了自己的三次转型。一、由单一的水墨题材向当代艺术的社会学的转型。二、由局部问题思考开始向整个人类带有普适性文化关怀的转型。三、由关注国内问题而转向对国际政治格局及中国置身于国际局势特别是冷战时期的国际格局的思考。这三个转向让人们在对南溪心生几分惊叹的同时,不得不寻根溯源,去探寻他的艺术发展行迹。其实,早在上个世纪80年代初期,南溪就已经开始了自己的艺术生涯,但非常有意思的是南溪几乎是和上个世纪80年代中期的那场轰轰烈烈的思想解放运动擦肩而过。从严格意义上讲,南溪并没有参加这场运动,那场发人深省的85美术思潮并未给南溪带来多少视觉上的革命。但置身于这样一个充满变革的社会大潮中,前卫艺术运动对他的艺术观念和成长道路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从传统文化中汲取艺术的滋养固然为其后来的艺术蜕变奠定了充足的精神储备,如早期作品中多少能带有范宽、米芾和龚贤的碎点似的痕迹,也让我们看到一个不断更新的社会经验给他带来的艺术语言的变化。而不断扩大的艺术表现也让我们看到永远有一种探求精神和不甘于现状的南溪。南溪真正步入人们的视线是缘于最早的几届深圳国际水墨画双年展。这时的南溪给人留下的印象是一位以老虎作为表现题材的艺术家而且有着香港背景。应该说,并没有多少人会留意这个画老虎的艺术家,而南溪也着实并未给艺术界留下很深的印记。人们普遍认为这不过是从香港找一位艺术家参展,以弥补展览的缺憾而已,想法认识就这么简单,因为表现老虎的艺术家在大陆数不胜数,真正成气候者廖若星辰,我也有过这么一个简单而又粗陋的判断。但真正静下心来阅读南溪笔下的虎,你才会感受到另一番思绪和情绪,为什么他的老虎总是置身于一个繁华的都市?热闹的都市景观和老虎究竟是一个什么样的关联?时间、空间上的混杂性、多义性也导致对其阐释的多义性与互文性。毋庸置疑,当代社会是一个缺乏英雄的时代,虎是百兽之王,是传统理念中的“英雄”,人们崇拜英雄,呼唤英雄,但英雄在没有用武之地的情况下谈何英雄?坐在如囚笼般的电车上的老虎,哪有英雄般的豪情和壮志?有的只是一种英雄穷途末路的悲壮感。孤独的眼神,思索着的神情,既有一种对精神家园的守望和文明的失落,更有一种警示:虎的今天是否就是人类的明天呢?人类如何走出人类中心主义的藩篱而避免陷入现代化的陷阱,走一条可持续发展的生态文明之路。老虎只是南溪视觉传达的一个隐喻,透过老虎的表象,其实是对人类整个命运的思考。由此,让我们清晰地洞察到南溪的视点已由过去的装饰性山水,这也是当时弥漫中国画坛的一种普遍的艺术样式,南溪不可否认带有那个时代的印迹,转向对动物老虎的关注,其间艺术的叙事方式不可避免地向社会学转向,由探索中国画改革而转向对人类命运思考的这么一个叙事情境。难能可贵的是,在对老虎的描述中我们惊讶地发现一种无意识的小圆点已开始形成。只不过这种小圆点还处于一种无意识、无目的、散乱无序甚至是混乱的状态。及至2006年章子怡的一张肖像,应该是其风格初显端倪时期。此后的每一件作品无不透露着他的潜心思考和深思熟虑的印迹,更把我们所处时代的精神密码暴露无遗地呈现给观众:对领袖、英雄、明星的崇拜,对欲望追求的焦虑与疲惫,特别是近期对人民币的关注,再一次让我们惊叹南溪的敏锐,人民币体现着一种国际政治视野,我们处在西方强权的不断挑衅之中,时时会遭受强迫人民币升值的压力,其实从更广阔的深度看,它彰显的是一种中国奇迹,中国经验和中国模式,及伴随着中国和平崛起的经济的繁荣和消费文化的兴盛。

南溪的视觉语汇中,除了点,还是点,那几万个甚至几十万个扑朔迷离的点,既不失人的形态及人的表情,每一个点又散发着各自的艺术气息。点不仅成了南溪视觉表达的标志性符号,也成为了他与社会进行沟通的有效途径。他将全部的激情和生命的意义倾注于一点,倾注于这些大小不一、明暗不同、黑白相异、浓淡相宜的色点中,我们看到,单调的重复中又不发多样性的排列,乏味中又饶有乐趣,他在探索一种用简洁最有力的表达方式,须知在快节奏的当下社会,简洁就是一种力量,重复也是一种智慧,这是当代艺术的一个重要特征,这些闪烁着南溪智慧光芒的,播撒着南溪辛勤汗水的小晕点,不仅触摸到了时代发展的脉搏,也让南溪轻易地就挣脱了传统艺术对他自我认知的窠臼。但他又能较好地维系与传统文化的血脉关系而又不失当代文化的情怀。可以这样讲,南溪和他的“南氏晕点”还有足够的游走空间,与其说南溪为我们带来了水墨观念上的一次变革,不如说这是传统水墨在当代发展的必然结果。

南溪已然走在了当代水墨的前列,他那极富个性化的视觉描述和旺盛的创作激情,也使他的创作始终保持着独特的个性和永无休止的创新态势。那个散发着南溪独特情怀的小晕点,在与当下发生着一个个关联的同时,他又将带给我们一种什么样的视觉惊奇呢?但无论怎样,南溪带给我们的这种视觉经验无疑将会具有艺术史意义。

一路走来的南溪,在艺术上的一次次变化,无不源于他那内心的一种内在激情,这种探索既不是空穴来风,亦不是心血来潮,而是源于南溪勤于思考的天性和超强的实践能力,等待南溪的仍将是漫长而艰苦的旅程……

(冀少峰 当代艺术批评家、湖北美术馆艺术总监)

2010.8初稿于石家庄,12.26定稿于湖北美术馆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