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里克·斯特福·艾尔法:在中国,我获得了艺术上的重生 2013-04-07 16:28:24 来源:信息时报 作者:冯钰
3月30日,挪威艺术家埃里克·斯特福·艾尔法在中国的首次综合媒介艺术个展“瞬间”在红专厂F10铁幕画廊开幕的那天下午,广州暴雨倾盆。

3月30日,挪威艺术家埃里克·斯特福·艾尔法在中国的首次综合媒介艺术个展“瞬间”在红专厂F10铁幕画廊开幕的那天下午,广州暴雨倾盆。

因为暴雨,开幕式延迟了些许,却给了观众更多的时间与艺术家交流。画面中元素众多,不仅有绘画,还有涂鸦、拼贴等元素,明亮而街头主义的用色却带着神秘与冲突的味道,你似乎可以为这些画面随时添加或者更换对白。艾尔法就站在这些画面前与观众交流。他的语速缓慢,灰色的眼眸里总是露出询问的神色。他愿意与现场观众对话,因为近几年他在中国工作和生活,这次展出的这批作品也正是反映了他在接触中国文化后的感受和经历;但他不喜欢过多阐释画面,他更希望留出足够的神秘感让观众解读。

红专厂项目拓展总监麦瑞青告诉我们,20世纪70年代,艾尔法在挪威奥斯陆接受教育,学习艺术史、媒体科学和心理学。1984年,艾尔法的作品在挪威的Vestlandsutstillingen艺术节首次亮相。此后,他以其富有远见性的拼贴技巧开创出新的艺术实践方法,作品在挪威各大美术馆展出并被收藏。

艾尔法的作品形式上遵从具象的传统,有人用“抒情具象”来描述他的作品,他也曾被形容为表现主义画家。他的创作手法复杂多元,拼贴、电脑制作、彩色粉笔、钢笔等手法游刃有余,同时融入即时性涂鸦和街头艺术的元素。冲突、对立、梦想、幽默和讽刺所有这些都发生在画面中,从而建立起一种气氛和各种情境。挪威有影响力的艺术史学教授贡纳尔·丹博尔特曾描述艾尔法的作品“印象派和表现主义交融,强烈地传达出情绪和情感,告诉我们,这不只是在渲染一个已经发生的什么事件,更在表达艺术家唤起的感情”。

专访

艾尔法:不同文化的彼此遭遇是我最新关注的主题

记者:首先请允许我对你来到广州表示欢迎。我们了解到你近年来在广西南宁工作和生活,这段经历也给了你很多创作灵感,我所好奇的是,为何你的首次中国个展没有选择南宁,而是在广州举行?

艾尔法:我对中国一直有深厚的感情和浓厚的兴趣,广州与南宁这两座城市都是我很喜欢的地方,虽然我的很多作品都是在南宁产生的创作灵感,也是在南宁完成的,但在选择初次个展的地点时,我主要是基于这个城市的艺术环境来考虑的。我认为广州的艺术环境更加成熟,广州是一个国际化的大城市,兼容并蓄,本身就有很多西方的元素,也受到很多西方艺术的影响。于是我寻求挪威驻广州总领事馆的建议,在领事馆的推荐下我选择了红专厂作为我个展的地点。

记者:很容易就会发现,您的作品这些画面具有强烈的故事性,在每一幅画作之间似乎有着内在的联系,在画它们的时候你在想些什么?

艾尔法:我想,这里所有的画面是个整体的漫长的故事。我想说的一切从展厅尽头的那两张画开始,它们被叫做《旅途1》和《旅途2》,那是旅途和故事的起点。这些画是我思想上的一个旅程,4年前我第一次来到中国,从那时起我思想上的旅程就开始了。在那之前我已经停止了绘画,但中国的文化、中国的风景、特别是中国的人给了我新的启发。这是一种艺术上的重生我在中国收获到很多在西方世界已经消失殆尽的感受,让我可以向塑造了我绝大部分人生的文化提出挑战。我从自我心灵的角度重新观看世界……我遇到不同的人,这些人的行为和他们行为背后的思想方式,构成了我思想上的一个风景。我的画作就是关于这种思想风景的一个描述。这是一个奇妙的旅程,有时从一幅画中得到的感触可以让我连续画十张,它们之间存在连贯性的主题,存在共同点,我希望观众在这些作品中用自己的角度去看,找到属于自己的故事。

记者:在你的画面中充满了碎片、拼贴、涂鸦的元素,麦瑞青小姐刚才告诉我,这是你艺术的一贯特点,你是在用这样的方法表现观念的碰撞与冲突吗?

艾尔法:在画面中使用不同材料,并尝试各种组合,这些是我一直以来坚持的艺术创作方法。我是一个传统的画家,但我生活在这样一个现代的生活里面,任何材料都会在我的画面中体现,我致力于推进艺术上的新的探索,不拘泥于固有的架上绘画手段,拼贴、电脑效果制作、彩色粉笔、钢笔、乃至街头涂鸦,这些手法都可以进入我的画面,我把这些作为一种艺术实验,开拓新的艺术领域。通过这些方式,我经常可以收获到一些惊喜,建立起一种独特的气氛并且产生新的艺术冲动。

记者:这些作品可以被看做是你在中国的灵魂之旅。我注意到一张叫做《北京梦》的作品刚才引起了不少观众的关注,他们纷纷就此向你提问,你是怎么对他们解释这幅作品的?

艾尔法:我们总是被理性所控制,但我仍然极度强调无法解说的神秘感,我希望这种神秘感藏在我的每幅作品背后,希望每个观众可以结合自己的文化背景、教育背景和生活经历给出自己的解答,所以我并不向他们解释太多。我告诉他们,我对中国有深厚的感情,一直对中国文化和历史很感兴趣,并娶了一位中国女子为妻,还生育了一对可爱的双胞胎中国女儿。在中国,我收获到很多新的感受,不停受到中国元素的影响,当我回到挪威时,我真的想念中国,并且可以以中国元素为一个基点,向我原本身处其中的西方文化提出思考。因此,不同文化彼此遭遇是我最新系列作品的表达主题之一。

回到这幅画面中,你可以看到,左下角的蓝色花纹,是我在北京的故宫建筑上得到的印象;左边这个黄色的图像,我在中国多次见到过,虽然不知道它是什么,但印象深刻。右侧的女性,是我作品中经常出现的形象,那只猫,在我看来是人内心生命驱动力的一种象征,而鸟象征自由思想游离于躯体之外……西方艺术史中如毕加索立体主义女人等知名的、已确立的元素,与中国装饰、中国流行文化、现成物和动物形象结合,这也是我所理解的西方文化和中国文化之间的一种关系。这些不同的元素和图案在我的创作中不再是东方和西方的元素,而是变成了一个视觉仓库,拼贴并记录着我心灵的旅途。

【相关阅读】

埃里克·费舍尔的禁忌游戏

袁惠娟:挪威艺术家状况点滴

挪威公布威尼斯双年展参展阵容 主打蒙克与琳恩·伯格作品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