木雕大师佘国平:赝品横行搅乱木雕市场 2013-04-08 15:09:06 来源:广州日报
佘国平:“赝品横行搅乱木雕的市场秩序,影响非常不好。我的作品就常被人仿造,对此我只能无奈地降低产量。一件作品有可能的话只做一件;再次,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收藏市场对木雕艺术缺乏基本了解,产生了不少偏见”。

此外,木雕艺人要学会运用现代刀具。一件作品如果雕刻到最细的时候依然用传统刀具的话,就可能有失误的危险,这时你就要学会运用高速钻、雕磨机等完成这些“很危险的环节”。而且,艺人一定要灵活运用工艺,根据作品的题材所要表达的内容用刀。

记者:提及木材挑选的基本原理,我认为就技术操作而言,木雕与玉雕、牙雕、瓷雕相比,因材料的差异有优势也有劣势,您又是如何扬长避短的?

佘国平:木雕的材质有多种,如硬木、软木、大木、小木等,而且色彩、年轮纹理等也不同。至于如何扬长避短,那一定程度上就要依赖艺人的经验了。我平时按两种方式进行实际操作:一是根据材料的实际情况构思题材,譬如高雅名贵的紫檀,我会尽量保留它的原有形状和重量;另一种方式就是根据题材来选材料,精选大、小、硬、软、红、黄等不同材质,让作品出现最佳效果。

当然,再好的木料也会有瑕疵,因此我创作时对材料的选择和把关比较严格--一般我都会选择最好的木材进行创作,以黄杨木为例,它的产地有很多,我会选择质量最好的湖北黄杨木。

受学生启发 大师创佳作

记者:木雕既然是传统民间绝活,就势必面临着传承与创新的问题,您觉得当下的艺人在这些领域中做得是否到位?

佘国平:千百年来,正是一代又一代木雕艺人的付出、传承,创作了许多优秀的作品,福建木雕乃至中国木雕事业才能始终保持着旺盛的生命力。评价一件木雕作品优劣的标准除了其技巧、形式等元素外,最重要的还是艺术内涵。当然,这不是一朝一夕可以练就的,需要艺人在创作理念、艺术视野、文化修养等各方面都要到位。我认为一名好的木雕创作者,既要重视技术层面的娴熟程度,也要加强艺术素养。

不可否认,当今木雕艺术领域中的能工巧匠还是很多的,但是出类拔萃、有创意的大师少之又少,这对木雕事业的发展极为不利,因为缺少顶尖的艺术人才,就没有艺术精品,真急死人了!

记者:为了培养更多优秀的木雕艺术人才和后备力量,您创建了莆田市兴化雕塑研究院并亲任院长。俗话说“教学相长”,您在培养学生的过程中是不是有这样的感受?年轻一代与你们这代艺术家相比有何长处与不足?

佘国平:我们这代人比较专业、单一,而年轻人更有思想、更活跃、路子更广,如他们会选用玉料、石头、水晶等材料进行创作,这是我们以前想不到的。他们的创新思维对我很有启发,举个例子:我曾从海边买回来一个非常漂亮的海螺,某天在家中观赏时,脑子里突然闪过一个很好的构思--可以用木雕创作出一个女孩,让她与这个海螺一起成为一幅作品。这个想法很快成形了,就是《海螺姑娘》,效果非常好。

我的成长,除了自己的努力,更和各位老师无私的言传身教密不可分,所以一直以来我都是千方百计地指导自己的学生少走弯路,尽快成材,使木雕艺术代代相承,源源不断。

赝品横行搅乱木雕市场

记者:作为国家级工艺大师和教育家,木雕艺术现存的哪些问题令您忧虑?

佘国平:木雕产业现在是比以前做大了,但问题也暴露出来了。首先,目前国内全身心投入木雕艺术的人并不多,创作能力不够,直接导致风格独特的好作品匮乏,这与当下从业者的态度有关--不少人浅尝辄止,学会技术后不是深入钻研,而是盲目追求眼前的商业利益,不思进取。其实,每个时代都需要有人为木雕事业献身,我们这个时代当然也不例外;其次,现在有些人专门仿造名家的作品,侵权问题严重。利益驱使这些人不仅自己不创作,还因火候不到家丑化了名家的作品,扰乱了木雕的市场秩序,影响非常不好。我的作品就常被人仿造,对此我只能无奈地降低产量--一件作品有可能的话只做一件;再次,宣传和重视程度不够,致使收藏市场对木雕艺术缺乏基本了解,产生了不少偏见。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