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华严寺村文物成建房材料 2013-04-15 09:49:37 来源:扬子晚报 作者:肖雷
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地铁站西侧,紧靠着宁芜铁路,有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华严寺村。整个村子都是一到两层的平房,没有路灯、污水横流,似乎已经被人遗忘。然而就是这个地方,从六朝直到明清,一直是南京城南佛教圣地华严寺的所在地,明成祖朱棣曾亲题“华严禅寺”匾额。

龟趺砌进墙内,石碑当做门槛石 南京有座城中村,文物成村民建房材料

日前,网友“robertlulu”在西祠胡同发帖称:在南京市雨花台区安德门地铁站西侧,紧靠着宁芜铁路,有一个典型的城中村——华严寺村。整个村子都是一到两层的平房,没有路灯、污水横流,似乎已经被人遗忘。然而就是这个地方,从六朝直到明清,一直是南京城南佛教圣地华严寺的所在地,明成祖朱棣曾亲题“华严禅寺”匾额。1937年南京保卫战爆发,张灵甫曾率部队在这里阻击进犯中华门的日军。如今寺庙早已不在,整个村子内到处散落着龟趺(fū)、莲花座、古井、石碑等文物。遗憾的是,这些文物都没有受到相应的保护,反而被村民拿来当做建筑材料,龟趺被作为墙基,石碑被作为门槛石。只有那口古井,依然是村民生活用水的来源。

城中村现状

村中居民多为外来务工人员 龟趺被砌进墙内,石碑抹上了水泥

近日,记者来到安德门地铁站,出地铁站后一路向西,边走边问,走了大约2公里后,终于在凤台南路西侧,南京市自来水总公司南京水表厂南侧,找到了这个不起眼的城中村。因为临近安德门劳务市场,这个村子中居住的多为安徽、河南等地的外来务工人员,本地居民不多,因此门牌的编号均是“华严寺某号租某”的样式。

在一位赵姓租户的指引下,扬子晚报记者在华严寺18号院门前找到了一个龟趺。龟趺上面已经被堆满了木板、拖把等生活物品,后半截甚至被砌进了墙内。龟趺背部有一道规整的凹槽,应该是原本安放石碑的位置。整座龟趺除自然风化外,并无明显破坏,保存比较完整。就在18号院内,还有一个同样保存完整的石质莲花座,四周雕刻的莲花非常精美。龟趺旁边还有一眼古井,井水清澈甘甜,直到现在还是华严寺村村民的生活用水来源。

记者随后又在华严寺9号租6门前发现一块石碑,字迹清晰可辨,落款为清光绪六年六月。在华严寺9号租7门前记者还看到两块碑,遗憾的是已经被抹上水泥,成了这处房子大门的门槛石。

城中村未来

村内文物遗存已进行登记备案 一两年内华严寺村就将拆迁

自幼居住在这个村子的老市民罗大爷告诉记者,这个地方以前都是农村,属于农村的集体土地。“上世纪60、70年代,这个地方是一片废墟,村子里面的人没地方住,就来到这里,用废墟里散落的石碑、砖块盖起了这些房子。后来再想盖房子的人,向村委会写个申请就行了。如今这个地方成了南京市区,但这些房子都没有土地证和产权证,严格说来也是违章建筑。那么多文物都被砌进了房子里,真是太可惜了。”

对此,雨花台区文化局分管文物保护的副局长孙辰表示,对于华严寺村内的文物和遗存,该局已经进行了登记备案,并且列入区文保单位。“那些房子建在《文物保护法》出台以前,并且都有人居住,所以现在保护起来确实比较困难,只能呼吁村里的居民注意保护。不过不用担心,那个村子已经列入了城中村改造的目录,一两年内就将拆迁。等拆迁的时候,我们会派人现场监督,保护好那些文物。”

华严寺历史兴衰

早在南朝时期华严寺便已有记载 朱棣为重建的华严禅寺亲题寺名

对于华严寺早期的历史,史书记载甚少,记者在《陈书·谢贞传》中找到了简短的一句。书中记载,南朝梁太清元年(547年),谢贞父亲谢蔺去世,谢贞痛哭欲绝,多次昏倒。他的伯父谢洽、族兄谢皓一同前往华严寺,请长爪禅师对谢贞讲道理。禅师告诉他说:“孝子既无兄弟,就应该自爱。如果毁了自己的身体,谁来奉养你的母亲呢?”谢贞这才开始稍微喝点薄粥。清人陈作霖的《南朝佛寺志》中,同样讲到这件事,只不过说是谢贞亲自去请的长爪禅师。这两个材料也说明,早在南朝时期,华严寺便已经存在于南京城南。

这之后,华严寺又从史书中消失,直到明永乐十九年(1421年)。明人葛寅亮《金陵梵刹志》一书记载,当时南京城南的碧峰禅寺住持佛妙禅师,打听到江宁安德乡有古迹华严禅寺,因年代久远,早已圮废,但基址尚存,遂募化重建塔院,并奏请永乐皇帝赐额“华严禅寺”。重建后的华严寺占地27亩,内有山门一座,金刚殿、观音殿、天王殿、伽蓝殿各三楹,大雄宝殿五楹和僧院七房。宣德四年(1429年)十二月,佛妙禅师圆寂,享年80岁,僧徒将其葬于先前所造的石塔中。明正统十一年(1446年),寺僧对华严寺加以扩建,更加富丽堂皇,明礼部尚书胡荧为之立碑纪事。

1995年,南京市博物馆曾在华严寺遗址发掘出一座明代僧侣墓葬,出土了白瓷碗碟、青花执壶等40余件精美文物。这座墓葬,猜测正是佛妙禅师墓塔地下的玄宫。

南京保卫战张灵甫曾在此阻击日军 经此一战,败落的华严寺彻底成废墟

到了民国时期,华严寺已经彻底败落,只留下一座无人看管的残破寺院。《中华民国史档案资料汇编:第五辑第二编 军事(二)》一书中《陆军第五十一师保卫南京战斗经过》一文记载,1937年11月,南京保卫战爆发,张灵甫作为国民革命军第74军第51师第153旅第305团团长,奉命守备南京城南中华门至雨花台一带。12月11日,日军在进攻中华门无果后,避开305团主力,转攻其侧翼华严寺。张灵甫派营长于清祥赶往华严寺,当时华严寺早已年久失修,山门洞开,墙壁上的破洞随处可见,在山门的东边,还有十几米宽的山墙已经倒塌,成了一个比山门还宽广的豁口。华严寺的争夺战反复激烈,营长于清祥在战斗中重伤,全营伤亡四百余人。但直到12日南京卫戍司令唐生智下令全线撤退,华严寺最终还是牢牢掌握在张灵甫的手中,成为南京中华门的一道坚强屏障。

也正是经此一战,原本已经破烂不堪的华严寺,彻底成了一地废墟。不过石碑容易移动,龟趺则相对困难,古井更是不可能移动。有这两件文物,也很容易判断华严寺原本的位置。

【相关链接】

对待文物:保护是最好的挽留

媒体质疑申遗走上逐利之路保护文物成说辞

【编辑:江兵】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