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费垃圾”—— 一种预设和游离的价值观 2013-04-15 11:56:00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黄淋
消费成了我们当下的关键词和日常经验的一部分。从现实到虚拟,从文字到图像,从环境到身体……都被消费所包裹和浸泡,来不及抵抗,或者说根本无法抵抗和拒绝!从消费的残渣和“粪便”中进行反思和实践,成为了我过去这五年艺术创作中最日常化的工作。

黄淋《“后垃圾”时代》布面油画 240CMX200CM   2013年

黄淋《“后垃圾”时代》布面油画 240CMX200CM   2013年

消费成了我们当下的关键词和日常经验的一部分。从现实到虚拟,从文字到图像,从环境到身体……都被消费所包裹和浸泡,来不及抵抗,或者说根本无法抵抗和拒绝!因为消费背后是一个商业机制的巨型结构,它和政治、权力、知识、法律以及商业利益链条镶嵌和苟合在一起,很难去进行简单的切割和肢解。

我们在面对“消费之流”时,大多数人是盲目的或被引诱的。我们在消费链条中只是扮演着参与者和追逐者,不断的充当商业巨兽的替罪羔羊,在商业巨臂的压制下奔忙和存活。

今天,任何物(或事件)——凡是我们能感知和想象的,都可能成为消费系统的“囊中之物”。贪婪的欲念驱使着邪恶的身躯去不断的占有“存在之物”(特别是经过商业表述和美化之物)。

那么,从“占有之后”开始思考,从消费的残渣和“粪便”中进行反思和实践,成为了我过去这五年艺术创作中最日常化的工作。垃圾——不需要和无用之物(百度词条),成为了社会的废弃之物,怎样用平等的视角去和它进行对话?怎样把它还原到一个应有的位置进行尊重和讨论?物权和人权会是怎样一种关系和存在?都将成为“消费垃圾”探讨的指涉和对话的必需。

新浪微博截图

新浪微博截图

一、“啃食”自己的骨头

不断收集商业消费的遗弃物,或者拾捡或者购买消费的残渣和粪便,用一个相对较长的时间在商业的逻辑和结构中,把人们惯用的消费方式和概念牵引到另外一个生成结构和系统中,从而试图去与既有的机制、权力和利益产生对话,形成新的关系路径和消解可能。语境是个体自身无法改变的,但可以借用语境的土壤来进行自我生产、复制、蔓延和肢解,从而展开对语境的破坏、解构和颠覆。

当我在收集这些废弃或遗弃物(“啃食”后的骨头)时,我时常会感受到他(她)是一种生命的存在,他们既是质朴之物,也是我们人的另类化身。我们因为追逐消费、权力、景观和利益,而忽视了对“垃圾”作为一种基本“物”存在的尊重,对人和“物”的平视和尊重是我们必将面对的问题和使命。

“物”在我看来,他(她)不仅是一种静态的存在,更是一种动态的流变。“以物观物”是一种简化和僵化式的世界观。“垃圾”是人与“物”依存关系的一种介质、指数和延伸,也可以说是我们人类生存境遇的某种折射和镜像,就像人病重时需要化验粪便一样的重要。

“啃食”在此是一种“兽性”的存在和重复,野蛮式和暴虐式的占有和生长,用一种“啃食”的编码和系统执行指令,用一种价值观(“消费之流”)的漩涡捕获众生,无法逃离和拒绝!

也可以说,我们底层人就是被反复“啃食”的骨头,“垃圾”就是“被权力和资本不断废弃的人”——即是我们人类自身的镜像。因为我们成为了“啃食”价值观的认同者,扮演了“啃食”系统的追随者、生产者或执行者,所以我们都需要重新面对和反思“啃食”的逻辑和陷阱。

“啃食”它不是单向度的过程,它是一个庞杂的、跨地域的和高科技的生产链条,底层人不过是被席卷和裹挟的沙粒而已,总是处于不断漂浮的状态之中,很难找寻到自己的“位置”和“归属”。

【相关阅读】

【视频】艺术区旁建垃圾场 臭气熏天画家无心创作

私人垃圾场包围艺术区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