雷祺发:悼赵无极 2013-04-19 10:47:38 来源:艺术国际博客 作者:雷祺发
在我心目中,赵无极无疑是一位大腕级的人物。近年来他除了显名国际外,在国内更是如此。国内各大拍卖行以拥有一张赵无极的抽象艺术作品为幸事。艺术家的画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被收藏家看好。

赵无极

赵无极

在我心目中,赵无极无疑是一位大腕级的人物。近年来他除了显名国际外,在国内更是如此。国内各大拍卖行以拥有一张赵无极的抽象艺术作品为幸事。艺术家的画价随着时间的推移也越来越被收藏家看好。今天(4月10日)我在雅昌艺术网上得知赵无极辞世的消息。既有一种诧异的感觉;同时也有一种坦然面对的情绪。为什么这样说呢?其实,在他病逝之前,就有关于赵无极病入膏肓以及家庭财产(艺术作品遗产)纠纷的新闻。刚开始,尚未知道较多,之后读到赵无极较信的新闻才肯确信。目前,这一家庭遗产纠纷案才得以解决,最终的归宿权是在其子赵嘉陵身上。

我怎么会注意赵无极这个人呢?首先,是“赵无极”三字引起我的兴趣。艺术家的名字就是不一般,大凡有一定成就的艺术家几乎都有一个鲜亮的名字被外界甚至后世所津津乐道。诸如齐白石、黄宾虹、张大千、李可染、李苦禅等等有意思的名字,以至于让我们念念不忘。当然,不是说取个好听的名字就一定能够名扬天下,就一定能够提高自己的艺术成就。至于,它们之间在姓名学上是否存在一定的关联,这就需要这方面的专家来破解这个不算问题的问题。其次,是读过他的自传。我仍然记得读《赵无极自传》时的心情,时间是在我读高中时期。这本自传是在法国夫人弗朗索瓦的帮助下得以写成的。赵无极生于1921年,出生于北京,祖籍江苏南通。现在国内善于自我推销的范曾也是江苏南通人。1938年考入杭州国立艺术专科学校,师从林风眠、吴大羽、潘天寿诸位先生。1948年留学法国,之后选择定居巴黎。晚年,从巴黎转移至瑞士定居。2013年4月9日在瑞士寓所辞世,享年93岁。在我看来,赵无极是一个很有话题的人物,从年轻之际开始,一直并未中断过。当年大学读书的时候,据说在上潘天寿先生的国画课的时候,对临摹传统古画这一课程不满,一怒之下,直接在宣纸上乱画一通签个名草草应付了事。如此举动,在老师潘天寿看来却不是一件小事。无奈之下,潘只好请主事负责人林风眠开除这个调皮的学生。好在林风眠慧眼识才,不但没有开除自己心爱的学生,反而促使赵无极出国留学,而且作为校长的林风眠且为他留一个教授名额,等着他学成归国任教。第三,是赵无极的艺术成就。很多人对赵无极的“抒情抽象艺术”作品印象深刻且喜欢,我就是其中之一。对于艺术,赵无极投入自己一生的时间来从事,把艺术当作自己的事业来看待。早年,通过学习马蒂斯、毕加索等西方现代派艺术家的艺术,一步一步找到艺术的探索方向。既有中国书法上的借鉴吸收,也存在西方诸多大师的现代主义风格。最初,处在巴黎的赵无极在没有多大的知名度时候,生活极其拮据。就在“山重水复疑无路”之际,据说是一位叫“米肖”的诗人帮助了他,使得他的艺术迅速被大家所了解,也由此扩宽了自己的艺术。

在中国,“八卦”新闻无处不在的时候,赵无极的个人感情经历也多被外界传闻。就我在读自传过程中,才知道赵无极的感情之路很不顺坦。在其一生中,有过三次婚姻历史。第一次是在大学读书时期认识的谢景兰女士,她同时也是一位艺术家,赵无极留学法国之后,两人之间的关系不再和睦,具体不知道是什么原因使得这段感情走向死胡同。有人说是两人对艺术的认识观不一样所致。赵无极与谢景兰生有一子,至今国内健在的赵嘉陵,也就是这次家庭遗产纠纷案的胜方代表。之后,赵无极在回国转道香港之际,认识第二任夫人陈美琴。她是一个音乐家。赵无极在这段不算长的日子里,在创作上得到一个质的飞跃。同时,不少画作也多以她为创作素材。可惜的是,陈美琴后来因病过早的离开了人世,这对于赵无极来说,无疑是一个不小的打击。为此,赵无极曾停笔多日,经过好长一段时间才走出来。赵无极在国外生活的时间里,曾在母亲健在的时候,基本上每年都会回国看望其母。自从国内父母双亲都不在的时候就很少回国,加之,对于第二任夫人辞世之后,赵无极就不再坚持每年都要回国的计划。再后来,就在他生活多年的巴黎认识比他大二十七岁的法国女郎弗朗索瓦。这对于赵无极来说,是一件很大的幸事。这位夫人除了照料赵之外,自己也会画点画。自从弗朗索瓦走进了赵无极的生命之中,为赵分担大部分家务以及接待客人甚至举办展览等等手续基本上都是她在打理,使得赵无极安心艺术创作,免掉不少杂事。值得一提的是,作为第三任夫人弗朗索瓦同丈夫合写《赵无极自传》,这是向外界展示一位最为真实的赵无极,做了一件好事。

就我所知,在国际上赵无极与作为建筑家的贝聿铭和作为的作曲家周文中被誉为海外华人“艺术三宝”。我们都知道,在林风眠学生之中,有三位学生是常被人提及,除了赵无极之外,另两位则是朱德群和吴冠中。如今,三位之中,只剩朱德群一人,我不知道这个时候的的朱德群是一个怎样的情景。1985年,赵无极被派来中国讲学。曾在中国美术学院举办唯一一期短暂的油画培训班。戏剧性的是,此时的赵无极与吴冠中完全不是一个身份的人。为此,吴冠中曾提及过它。多年之后,赵无极一刻也没有忘记这一件事。

如今,赵无极走了,走得不太安宁。关于家庭遗产案就可以说明之。令人好奇的是,在这三位同学之中,只有吴冠中选择回国。为此,吴冠中在那段非人的历史时期历经磨难,也不忘自己手中的艺术。捎带提及关于赵无极作品遗产案,在我看来,艺术品的最佳归宿是在美术馆博物馆。在这一认识上,吴冠中身体力行,把无数精品留给国内外国家级美术馆,这样的举动是值得我们深思的。或许,也有很多人和我一样,说不出一个之所以然来,但见其作品就却很喜欢。有人曾说过,抽象主义在中国的论点。我们理应注意到它,因为中国有抽象主义艺术的传统。                                               

2013年4月11日完稿于东湖之畔

【相关阅读】

鸥洋怀念赵无极先生:他让我找到意象油画之路

赵无极与母校中国美院

赵无极逝世,圈外热圈内冷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