土地系列之四 89-112cm,145cm 2004年11月
一年前,来自山西乡村的画家乔万英在中国美术馆举办画展,那些形式质朴,感情炽热的作品,曾引发许多美术家和评论家的惊奇和激赏。人们喜欢他的作品,是因为在他的作品里感受到时下艺术所欠缺的东西――对生命和土地难解难分的真挚感情。
乔万英生活在太行山麓昔阳县的乡村,他在那里上学,种田,做工,也在那里画画――如果你在昔阳郊野看到一个农民模样的人在山坡、田边支起画箱写生,那一定是乔万英。他画他的故乡,北方的土地和依附于土地的生命以及一切生命的喜悦、艰辛和幻梦。在外客看来,晋中山乡的自然景观十分平凡,但在乔万英眼里,家园的山川沟壑一草一木,每一朵花、每一缕阳光和每一片云彩,都隐藏着说不尽的故事,传递着难以言喻的情致,永远在激发他的创作热情。
这是一种源远流长的热情,它有很深的文化根系和很宽的文化视野,它是得到久远记忆、古老传说滋养而生发的创造激情。正像画家自己所说――出现在他画布上的土地、人物和草木都有自己的命运和自己的表情,他不是冷静地描绘它们,而是倾听它们的歌唱,与它们对话……因此,我们在乔万英的作品里看不到那种流行的百无聊赖,我们感受到的是自然生命“不舍昼夜”的涌动。也是在这一点上,乔万英与现代艺术的追求殊途而同归。
乔万英活得充实、忙碌而且生气勃勃,他要把每一天的时间分配到各种劳作上去。虽然绘画给他最大的乐趣,但他不可能像“专业”艺术家那样置艺术之外的一切不顾。幸运地是他的艺术创作得到多方面的理解和支持,中央美术学院苏高礼教授一直在鼓励和指导他作画;美术评论家对他的作品经常提出友善而不客气的评说;他身边的亲友(特别是他年迈的父亲)从来就是他作品的尽职的和最初的批评者……想到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我们才可以理解一个生长在遥远的山乡的普通劳动者,是如何走上油画创作道路的。从艺术观念的角度看,乔万英的处境并不闭塞,我们可以把他在绘画创作上的成功,看作中国乡土文化根系保持生命活力,日新又新的可喜例证。
【相关阅读】
【编辑:李洪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