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益谦说自己很少买错
“一件只值200万元的东西,现在很容易走到600万”。在刘益谦这个资本老手的眼皮底下,“新钱”几乎就是超发的货币挤到艺术品市场来的。
5月13日下午,在新理益集团办公室里,刘益谦一边接受记者采访,一边用电话遥控指挥竞拍古画。在连续追加7次10万元之后,他懊恼地放弃,“这小子居然从220万举到600多万,让他买走吧!他钱比我多!”
不过,一个小时后在明晚期松江画派沈士充的一幅手卷拍卖中,刘益谦毫不手软,1000万起拍,在十余次追加50万之后,终于以3150万元(不含拍卖佣金)的价格拍下。
“加上佣金,差不多3600万了!” 刘益谦啧啧感叹,“真贵!”语气中充满豪气与顽趣。
艺术品的强大吸金能力让沪上巨富刘益谦仍然时常感到“缺钱”。
“东西真贵!缺钱!”每当竞拍下一张大单后,刘益谦就会这么嘀咕一句。他认为,是市场上的“新钱”让艺术品投资趋高不下。“一件只值200万元的东西,现在很容易走到600万”。在刘益谦这个资本老手的眼皮底下,“新钱”几乎就是超发的货币挤到艺术品市场来的。
记者以旁观者看热闹的心态说,这么贵可以放弃嘛!“放弃?这可是明末清初沈士充的手卷!故宫都没这件作品好,你说我能放弃吗?”刘益谦说。。
从1993年参加第一场拍卖会开始,20年来刘益谦和太太王薇已经多次大手笔买入多件珍稀艺术品。除了5月10日收入囊中的张大千的《红拂女》,他们还曾以3.08亿元的天价拿下了举世瞩目的王羲之《平安帖》、 用1.14亿元买下陈栝的《情韵梅花》、以6171.2万元拍下了宋徽宗的《写生珍禽图》。
艺术品投资动辄数千万,如何甄别?刘益谦说自己很少买错,尤其是价格昂贵的艺术品没有买错过。他的投资逻辑是,参加大型、知名的拍卖会,“挑大家争得比较厉害的、看好的买。”
2009年以来,刘益谦几乎每年在艺术品上投资近10亿元。甚至有人说,刘益谦几乎直接把中国艺术品推进“亿元时代”。这种“只选贵的”的投资思路遭致一些老派收藏家的诟病。
业界关于刘益谦“炒家”的质疑声不断。而刘以自有的草根智慧,付诸一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