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油画家的两地书 2013-05-21 11:20:22 来源:华商报 作者:谢勇
对于西安的许多油画家而言,每年总有几个月在北京创作,这是一个很有趣的现象,他们为何要在两地穿梭?本报记者采访了几位油画家,请他们谈谈两地的感受。

谌河

我就觉得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好

我一年大概在北京五六个月,工作室在望京的费家村,离中央美院和798比较近。2008年年底就去了。

以前我是中央美院毕业的,对北京比较熟悉,经常去看展览和艺术活动,老师和同学都在那里。

我在西安美院上课之余去北京,有几个同事都在那里,互相影响,信息比较畅通,和艺术机构联系比较方便。房租不贵。我去的时候艺术市场不好,我还遭遇过拆迁,去了半年,装修了以后,正好朝阳区拆迁,很多人跑到宋庄去了。那种气氛我不太适应,还有点远,我就觉得若即若离的状态最好。

去北京是一种调剂。回来就是上课,和孩子在一起。单独出去一两个月,心里比较静,创作后再回来。

现在房租贵,最开始一百二十平方米的房子,车间型的,当时房租三万一年。 现在一百零八平方米,有居住空间,条件能好一点,要五万一年。

在西安生活比较安逸,出去对自己是一种激励。其实在北京很熟的人也不一定常联系,我的工作室周围,全是老外,是红门画廊的工作室,这里定期有驻地艺术家的交流,三个月一换。艺术区里干什么的都有,国外的音乐家,对我的整个心态、眼界都有益处。

在西安画画地方特色,也能卖画,但容易吃老本,我现在是积累作品,完善自己的创作,市场不能特别去追求。我觉得先走着看吧,家里人也支持,刚去的时候小孩很小,我这个年龄,10年以内还能折腾,大了上50岁以后就没心思了。

郭庆丰

内心执着的人,动荡对于他也会成为一种创作的动机

北京的地理位置和气候不比西安好,但它能够给我提供一个真实的艺术环境,比如那里有全球知名的美术机构和画廊,有非常多的展览和艺术活动,这其中包括十分重要的艺术信息;还有它集中了更多有作为的文艺人才,和真正意义上的学术活动,能从中学到更多东西;也有真正意义上的艺术市场,可以合理地实现自身价值。而这些西安是不具备或者很少的,西安人开口就说深厚的传统文化,西安传统是很深厚,但那些功课是个人的事,个人可以安心地在西安做好这些功课的,这与去不去北京没关系,再厚实的文化如果作为一种行头,也只是负累。

两地奔波并不是什么坏事,古话说得好“人挪活树挪死”嘛,很多事情正是在奔波中完成的,你做什么事情都得有一种参照和对比,问题才会更加凸显。这常常会被一些人理解为动荡,其实是不对的。动荡与否更多的取决于一种心志,就是做学问的一种状态。内心执着的人,爱意必然很深,动荡对于他也会成为一种创作的动机;相反你就是一直待在一个地方也不一定和这个地方有关系,内心的骚动注定其永无宁日。在外面肯定不如家里舒服安逸,可是面对困难也就是面对挑战,岂不是我们应该面对的吗?况且敢出来的人大都有解决基本困难的能力。

西安油画家两地创作已经成为群体了?这个我不知道,是有几个朋友在北京,但那都是个人行为。不知道是否对陕西有帮助,但是至少对我们个人有帮助。去北京画画,没那么复杂,最初的想法就是因为我们改变不了陕西,才去努力改变自己的。往往是远走他乡的人,才是更爱本土的人!

【编辑:谈玉梅】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