拉斐尔前派的奠基者:霍尔曼·亨特 2013-05-28 10:51:23 来源:新浪收藏
威廉·霍尔曼·亨特,英国画家,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希望亨特学习绘画。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才接触油画,当时他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

威廉·霍尔曼·亨特

威廉·霍尔曼·亨特

威廉·霍尔曼·亨特,英国画家,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希望亨特学习绘画。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才接触油画,当时他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亨特经常模仿前人的作品,如15世纪意大利的一些名画,这些习作在他的一生中都起着重要作用。1845年,他进入皇家美术学院,在那儿遇见了米莱斯和罗塞蒂。于是他们合作开创了拉斐尔前派兄弟社团,决心重振英国画坛雄风。

亨特1827年4月2日生于奇普赛德,父亲是商店的掌柜,不愿让亨特作画家。十二岁以后,就叫他在某事务所作勤杂工。然而,他的雇主看出亨特的才能,劝他作画家,父亲也终于勉强同意,就说“如果用自己作工的钱画画也可以”。所以亨特十六岁以后,一面画肖像画自谋生活,一面开始研究绘画,幸而找到在画院做见习生的工作,可以比较容易地从事学习。

拉斐尔前派画家马道克斯·勃朗(1821~1893年)从意大利回来后第二年,将生动而清新的真实主义的作品齐集一堂,举办展览会。亨特参观了展览会,佩服不已。不用说勃朗在这次展览会上是展出了他那幅有名的题为《祖国啊,再见吧!》的。想要离开祖国的移民夫妇,向亲爱的祖国作最后的告别,那真实的眼神、面貌,确实有一种打动人心的东西。激动的霍尔曼·亨特马上跑到勃朗的画室去,提出要作他的学生。

勃朗经过认真考虑之后,同意了他要求,但亨特在勃朗的画室仅仅呆了四个月。因为亨特为了叫他体会直接地从自然学习的方法,只让这个青年画静物。亨特对此感到腻烦。年轻的亨特比起画冷淡的静物来更爱好画古代传说或美妙的故事,因此产生一些不满,就离开勃朗的画室。然而这时,亨特已经牢牢掌握了这种描绘真实的精神。

艺术成就

技艺

一次在窗上画一只苍蝇,竟使经理误以为真,可见其绘画技艺之高。直到亨特能以画肖像画维持生活,父母才不再反对他学画。17岁时他成为皇家美术学院旁听生,常去国家画廊临摹名作。结识了米莱斯后又师从于布朗,在布朗画室学习了4个月。英国批评家罗斯金于1847年提出画家应“回到自然中去”,这口号很受年轻画家亨特、米莱斯和罗赛蒂的欢迎,他们志同道合地团结在一起,并正式以“拉斐尔前派兄弟会”的名字向学院派艺术挑战。他们以这个名义举办了三次展览后才分手。

立足

亨特27岁曾赴埃及和巴勒斯坦旅行,后来又去过耶路撒冷,于1910年9月7日去世。亨特的艺术立足于写生,在他的作品中注重细节的表现,这也是德国那撒勒派的象征特点,因此有人认为拉斐尔前派艺术是欧洲象征主义的前奏。亨特作品的特点在于能探索人类心灵的奥秘和表现国民精神,往往取材于圣经和文学作品,尤其是莎士比亚的作品。在拉斐尔前派画家中,亨特是一位诚实可靠的长者。

亨特也是宗教感觉特别强的画家,他的作品是拉菲尔前派画家中宗教色彩最浓厚的,比如《世界之光》(1850-1853)(藏于圣保罗大教堂)。画中直接表现了基督的思想,基督提着一盏灯,穿过黑夜的树林,来到一座木屋的门前,抬起手敲门。

代表作品

世界之光

亨特的代表作《世界之光》(藏牛津基布尔学院)形象刻画精细准确,色彩强烈而突出说教。基督手持蜡烛现身曙光里,敲击一扇关闭的门,门前杂草丛生――亨特的这幅画被复制了几百万封,成了维多利亚时代人们的心灵支柱,是时代的一张圣像画,充满象征、情感和超现实主义的细节,跟葡萄干布丁一样又甜蜜又沉重。

该情节取自《圣经》:看啊,我站在门外叩门,若有听见我的声音就开门,我将走进门内,我与他,他与我一同进餐。表现了非常有宗教圣洁的美丽画面,在画面的左上方我们可以看到门框,门好像从来没有打开过,已经杂草丛生长了很多植物,上面甚至有一只蝙蝠在盘旋,门口地上满是荆棘,耶稣在夜晚来到门前,他是在履行着一种预言者、牧师和王者的职责,穿着白色长袍,代表圣灵,身上披着镶着宝石的法衣,代表圣职,头上戴着金冠,金冠上长着荆棘,他手上的灯是整个画面唯一的光源,当基督走进一个人的心灵的时候他给人带来心灵的光明,这是画面的主要意思。两重光明,一个是良知之光,唤起你的良知,还有安宁之光,带来拯救灵魂的一种希望。耶稣手提着灯,就是良知的灯。所以,他专门到紧闭的,长满杂草荆棘冲丛生的门前敲门,来唤醒人们的良知,灯上有一根链子拴住他的手,表示照亮了别人的灯也约束了耶稣的手,他的存在跟这种责任有关系。基督的头部也有一个光环,象征灵魂获得拯救的希望,光环发光的地方是荆棘的刺,是非常圣洁的光,这种光芒所到之处,一切都会被它淹没。所以,这张画光线非常奇特,这张画本身像是灯箱一样放光,实际上不是,画面的效果有一种发光的效果,而且他的光有一种强烈的感染力,有一种气氛,即使不是基督徒,也会被深深地感动。

良心觉醒

他的《良心觉醒》(1852~1854年)显示了拉斐尔前派的特点。他以工整的笔法精心描绘着每一个细节,并用它们来暗示作品的道德训诫。尽管细节很真实,但这幅画却丝毫没有库尔贝和杜米埃作品那样的真实感,这是一个人工的花园,其中的花是没有香味的假花。

亨特所著《拉斐尔前派和拉斐尔前派协会》是用自传体形式讲述拉斐尔前派观点的主要著作。作为“拉斐尔前派”的重要画家,亨特在自己的作品中总是贯穿着一种宗教式的道德说教。《良知发现》就是这样一幅画,在华丽的房间中,音乐教师和他的女学生在“良知发现”的主题下,一个表示出善意,一个表现出惊讶。画家以写意风格刻画了两个人物形象,极其逼真生动。他主张面向自然、面向生活,这件作品正是表明了画家的一种人生态度。

【相关阅读】

拉斐尔前派代表画家:罗塞蒂

拉斐尔前派创始人之一:米莱斯

【编辑:徐瀹槊】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