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源初:拉斐尔前派,维多利亚艺术  2013-02-26 15:45:07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陈源初
在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和政府为扭转被法国所引导的先锋艺术运动而造成英国艺术黯淡的颓势,渴望复兴大英帝国艺术和文化的雄风,引领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

陈源初

陈源初

在十八世纪中叶,英国皇家和政府为扭转被法国所引导的先锋艺术运动而造成英国艺术黯淡的颓势,渴望复兴大英帝国艺术和文化的雄风,引领了一系列的艺术运动。在民间,1848年创立的拉斐尔前派兄弟会,产生于三个年轻的理想主义者—但丁·加百列·罗塞蒂DanteGabriel Rossetti、威廉·霍尔曼·亨特William Holman Hunt和约翰·埃弗里特·米莱斯John Everett Millais领导的拉斐尔前派,是英国的首个现代艺术运动。

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引起了比皇家或政府所发动的艺术运动更大的影响。创立兄弟会的目的是领导英国绘画的改革转向对情感的忠诚和个人化的主题,以热烈的色彩和细腻地对自然细节的观察来处理画面,并放弃了他们认为是好几个世纪以来学院派紧抓不放的创作形象。正如他们为自己所起的名字暗示的那样,拉斐尔前派兄弟会试图将绘画带回单纯和强烈的宗教表达中,在他们看来,这一表达存在于中世纪,而后被意大利文艺复兴的傲慢引入歧途。拉斐尔前派兄弟会努力回避将自己作为一个19世纪50年代早期的正式艺术团体,但是他们所逐渐形成的拉斐尔前派主义,却成为一项在整个19世纪下半叶发生并带来广泛文化影响的运动。在三位拉斐尔前派的创立者中,罗塞蒂——这个意大利政治流亡者的儿子、居住在伦敦的文化学者,是最先与艺术法则作斗争的人。他在19世纪50年代采用非常个人化的方法创作素描和水彩作品,富于情感的主题似乎总带着某种幽怨。用这种方式,罗塞蒂引领出一种将女性肖像作为性感化身的表现形式,而无论这些形式是否是为了取悦男性观众。并且因为他的作品中有着丰富而细腻的描绘,以至于很大程度上引发人们否定了先前对女性的传统认识。比如罗塞蒂60年代的创作主题“维纳斯”,其灵感来自罗塞蒂自己的诗作。在油画的版本中,维纳斯裸露着胸部和肩膀,坐在充满鲜花的闺房里,像一个男性欲望的对象。这幅油画创作了四年,在这四年间,罗塞蒂尝试过很多种草图,非常古典,通常也被看作是一件完成的作品。

与油画不同的是,这幅草图中的维纳斯被表现为低垂的眼睛——因此减弱了对观者心理的挑战感觉。观念的交流是在观众和模特身上完成的,但是被注视的对象是不能主动承接注视的目光的。通过艺术作品向观众诉说的潜在意识,以及借助个人信息引发某种思想,或者通过下意识的操纵情绪的态度,这些都使罗塞蒂被认为无愧于欧洲象征主义的先锋。在19世纪60年代,拉斐尔前派主义融合并泛化成一种广泛为人所知的艺术哲学。画家的目的只是为了创造美本身,而解释性或文献性都被看作是无用的艺术目的。米莱斯是这一代人中最早试图透过图画叙述与抽象和象征主题关联的人之一,例如他的作品《秋叶》就是关于生活的稍纵即逝的单纯冥想。在米莱斯生涯的后期,也有一些绘画主题的灵感直接来自文学,用于重建或解释那些已经逝去或尚在人世的作者的文学脚本,并在心理学领域发掘戏剧性的冲突。他的画作《爱情的终极》的创作灵感来自乔治·梅芮迪斯的一首诗,诗中描写了一个陷入爱情之人的悲伤情感。这个年轻人要带着他的情人——一个法国公主翻越一座山峰,才能有情人终成眷属,但当他们到达山顶时,他的情人已经死在了他的手臂中。米莱斯将两个人物处理成有力与无助的对比,并极为写实地再现了故事情节,使人没有必要再求助于原初的诗歌。1875年该画完成时,曾在英国皇家学院展出,正是这幅画所展示出的米莱斯人物画的独特之处,让这位画家在他的创作成熟期名声大噪。不过,也许正因为他是拉斐尔前派画家中与皇家学院关系最为密切的人,所以在这幅画中,也已经流露出画家后来最终脱离拉斐尔前派后的画风演变的端倪。维多利亚艺术在维多利亚女皇统治后的一两百年时间里,世界范围的艺术成就变得前所未有的绚丽多姿,那种被法国印象主义引领下主流趣味带着美国收藏家雄厚的资金直指马奈和塞尚们的作品,并构成了纽约和其他地方博物馆无比富有的收藏。而在20世纪的大部分时间里,维多利亚时代的艺术和文化却被主流远远地抛弃了。这一时期的建筑看起来相当呆板,且因为有太多的装饰元素而令人沮丧;维多利亚的绘画也饱受嘲笑或忽视,被认为太拘泥于细节再现,从而丧失了欧洲人对美的传统理解。伦敦著名的泰特画廊承认有大量作品不可逆转地衰减,而另一些博物馆,包括伯明翰市艺术馆和利弗女士艺术馆,这些机构将他们最重要的维多利亚艺术品投入拍卖市场,在那里却仅得到了相当可怜的销售业绩。直到20世纪70年代,在大部分美术领域,人们对维多利亚艺术和建筑的兴趣还是很少。

道格拉斯·库珀在1954年为塞缪尔·考陶尔德的收藏册写的介绍中,表达了英国绘画本质上地逊于法国绘画的观点。在批评界和时尚商业领域,维多利亚艺术最黯淡的时代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战后的几十年,因为持续的经济和政治危机致使人们已无暇顾及那些似乎已经遥遥无关的帝国霸权时代的遗迹。但另一方面,也有一些具有独立意识的个人却成为某种趣味的先行者,他们在维多利亚艺术中重新寻找到美的本质以及19世纪英国艺术的独特个性。在时尚行业,约翰·贝奇曼和伊夫林·沃都钦佩于维多利亚艺术和建筑的华美和高技术质量,也一同在憎恨欧洲现代主义的同时喜欢上英国艺术那种迥异于欧洲大陆主流的瑰丽离奇。另一些挑战这一反维多利亚潮流的人如大卫·斯科特爵士,他在20世纪30年代受雇于外国办事处的时候,利用中午的休息时间参加拍卖会,并购买了很多维多利亚绘画。还有如查尔斯和拉维尼娅·汉德利·里德,他们是最先为其在伦敦诺丁山门的住宅里注入新维多利亚陈设风格的人,在包括绘画、家具、雕塑、灯光调适等所有方面都做了改变。而真正购买维多利亚绘画用于收藏的人中,威尔明顿奎克和塞缪尔·班克罗夫特是最早的一批,他们甚至还见到了19世纪90年代仍然健在的拉斐尔前派艺术家,或由伯恩·琼斯从前的助手查尔斯·费尔法克斯·默里照顾着的他们的遗孀。班克罗夫特的收藏现在构成了德拉维尔艺术馆藏品的核心。从波士顿来的格伦维尔·E·温斯罗普甚至更坚决,他那些包括了罗塞蒂和伯恩·琼斯的绘画与草图的精彩收藏目前收藏在位于马萨诸塞剑桥的福格艺术馆。

后来,在20世纪中期,亨廷顿·哈特福德和罗伯特·艾萨克森引发了一场关于何种艺术种类是值得被喜爱和收藏的争论。前者在纽约建立起一个私人博物馆展示伯恩·琼斯的“愉快系列”(最初是英国首相亚瑟·詹姆斯·贝尔福定制的);而后者,一个崇尚英国文化艺术的收藏家和兼职销售商,于20世纪 60年代在纽约举办了两个题为“美的绘画”的小型展览,其中包括摩尔、莱顿、和伯恩·琼斯等人的作品,这成为一件具有地震式影响的事件。随着思想解放的氛围逐渐形成,很多学者认识到需要找到真正能够抗衡从印象主义到抽象艺术这一传统艺术流变模式的艺术样式,而在这样的大环境下,克利斯托弗·福布斯逐渐成为新的维多利亚艺术的收藏者,并成为促成学院体制最终接纳像拉斐尔前派之类的体系和价值的最主要影响者,由此使这些艺术样式可以等量呼应于欧洲大陆的艺术运动。在著名的维多利亚绘画收藏上,福布斯家族的对手是路易斯·费雷,他一方面从20世纪70年代的索斯比和克里斯蒂发起的专业售卖中挑选,同时也要看这些艺术家作品的内在质量和特色。他是一个用自己的眼光寻找机会的鉴赏家。即使在拉斐尔前派的艺术家圈子被英国的博物馆长嘲笑,以及学院尚未将维多利亚艺术列为广阔的艺术发展史的重要组成部分的时期,费雷已经通过拉斐尔前派和唯美主义艺术家手中购买了数量不多但非常有特色的一批作品。现在波多黎各的蓬塞博物馆中就藏有两件绝美的艺术杰作:莱顿的《六月煌煌》和伯恩·琼斯的《亚瑟王在阿瓦隆的熟睡》。亚瑟·休斯的加入是因为罗塞蒂承接了牛津大学俱乐部壁画的任务,而休斯也是被征集的画家之一,负责“亚瑟之死”这个主题。这个团体中的每个画家都面临要以远远超过原设计稿尺寸的大小来完成订件的技术困难,而且这些困难经常使他们不得不修改原有的方案。尽管如此,休斯和在同一个项目中的罗塞蒂一样,当然还有内德·琼斯(后来是爱德华·伯恩·琼斯)和威廉·莫里斯,都被托马斯·马洛里的《亚瑟王》和阿尔弗雷德·丁尼生的《国王之歌》中的故事深深迷住了。休斯的《伊妮德和杰兰特》开始创作于1859年,故事就出自《国王之歌》。伊妮德和杰兰特是一对忠贞的恋人,他们的爱情经历了严峻的考验。休斯还写了一首小诗,道出了他对丁尼生诗作的理解:    

勇敢的杰兰特,

亚瑟王的圆桌骑士。

他娶了伊妮德,

伊尼尔的独生女。

他爱她,

爱得像碧空如洗。

《伊妮德和杰兰特》表现了一种略带伤感的牧歌式爱情,纯粹的爱情混合了宿命的感觉。两个主人公心怀热望却又心意烦乱的情绪,和一种有意让他们之间毫无形体交流的处理手法,让这幅画在维多利亚时代艺术发展的新阶段里处在了先锋的位置。这个世纪最后二十五年创作的英国绘画分属以下几类人:早期作为罗塞蒂的追随者、拉斐尔前派第二批重要成员之一的伯恩-琼斯自己的、伯恩·琼斯学校的和那些出自格罗夫纳画廊引入注目的杰出人士的。在格罗夫纳画廊始于1877年的首展上,伯恩-琼斯展出了包括《梅林的诡计》在内的8件作品,此外还有那些在欧洲接受绘画训练并领导了后来被看作是英国的印象主义运动的年轻一代的画家。伯恩-琼斯领导的制造浪漫传说的学校,毫不理会来自自信满满的印象主义和现代派的冲击,一直是一战期间英国艺术最显著的元素。以美学原则看来,假如一件艺术品必须要以同级的另外一种形式来阐释或描述,那么它传递情感的目的就算是失败了。

【相关阅读】

陈源初:美国的中国艺术品市场

陈源初:收藏家的苦涩

陈源初:为何博物馆越来越多观众却越来越少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