郭海平:欣赏原生艺术需要开放多元的思维 2013-02-26 14:16:42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郭海平
原生艺术是一种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经验熏陶和影响的艺术,这些作者通常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或有意无意地与社会保持距离。由于这些“边缘”和“距离”使得他们的作品与接受社会文化艺术经验熏陶的人创作的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让中国人在丰富多彩的原生艺术面前常常感到诧异和尴尬。

 郭海平

郭海平

原生艺术是一种没有受过文化艺术经验熏陶和影响的艺术,这些作者通常都是生活在社会边缘,或有意无意地与社会保持距离。由于这些“边缘”和“距离”使得他们的作品与接受社会文化艺术经验熏陶的人创作的艺术存在着较大的差异,也正是这种差异让中国人在丰富多彩的原生艺术面前常常感到诧异和尴尬。同时,也有不少人对它会表现出不屑一顾的样子,认为这些图画太粗糙、简单、荒谬。

近六七年,原生艺术在亚洲逐渐受到关注,但由于儒家文化对亚洲影响深远,由此使得原生艺术在亚洲被接受的过程非常缓慢和艰难,但时代的发展却迫使亚洲各国必须超越传统文化,而学会欣赏原生艺术对于亚洲的国民而言就成了一个不小的文化精神挑战。

为什么说儒家文化是阻碍公众接受和欣赏原生艺术的障碍呢?这是因为儒家文化倡导的是对标准化社会秩序的尊重,对于个人却是要求无条件地服从社会。另外,对于社会之外的自然神秘力量等也都是予以排斥,其结果就是推崇经典,强调师承等,如此一来,人的个性、天性、创造性必然会受到抑制。一个人的思维判断一旦受到儒家文化的控制,这个人就不可能接受欣赏原生艺术。从历史发展的角度认识,儒家文化的本质是封建文化,对于封建社会的建设我们不能完全否定它的存在价值和意义,但我们今天早已不再是封建社会。

只要是文化,总是有它的惰性和惯性,原生艺术本质上是人自然意志的反映。对此,仅仅依靠文化经验来审视判断,我们的不适反映又是一种正常现象,正如我们在面对天空和宇宙世界时常常会感到无助与无能,但这一切并不妨碍我们去探索其中的奥秘,只要我们始终保持一种敬畏之心,我们就有可能进入那个世界。

今天的人类社会,工具理性正在发挥着越来越大的作用。表面上看,我们拥有了越来越多的高科技和物质财富,但同时我们又不得不承认无限制地发展工具理性对人的生命和自然构成的威胁也越来越大。这时就需要一种力量的平衡,这种平衡的力量就是人的自然意志。

人的自然意志的表现是丰富多彩的,其中疾病就是人生命自然意志的重要表现形态,遗憾的是今天的人类在现实中总是视它们为有害的负面能量。(参见《我病故我在》,郭海平著,新星出版社)原生艺术同样也是人的自然意志的表现形态,值得庆幸的是原生艺术对于中国人而言还包含了一些审美的元素,所以使它保留了一些生存的空间和发展的可能性。

包含了一些审美的元素,这只是对于亚洲人而言。在今天的欧美国家,除了一些审美的元素,原生艺术更多蕴藏的是心理学、医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的丰富元素,正如一百年前原生艺术曾被精神科医生视为了解精神病人内心世界的一种媒介而获得保存。开始,没有人视它为艺术。克利、恩斯特、杜布菲、布列东等艺术界有识之士的介入和推广才让这类从天而降的图画逐渐成为一种重要的艺术形态。不仅如此,他们还让这一艺术形态在日后的艺术发展进程中发挥了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中国是儒家文化的故乡,正因为如此,儒家文化对中国人思想行为的影响远甚于亚洲其它国家。如何让中国人接受欣赏原生艺术正是本文力图实现的目标。对此,我认为中国公众首先不能将原生艺术限定在美术和美学的范畴,而是应当用开放多元的思维与视角去认识和欣赏它,这与我们认识和欣赏当代艺术非常相似。

所谓“开放多元的思维与视角”是指我们在面对原生艺术作品时,首先不能用任何一种文化标准去界定,而应当敞开心胸去体会感受它的形式。如果难以体会和感受,我们则可以尝试从不同视角去认识和欣赏,如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等方向和视角。一旦进入那个世界,我们便能获得一种精神自由的体验。

其实,艺术本身就是自由和跨学科的。但在中国,艺术则成了一个封闭的学科和少数人的专利,这一点在我们的幼儿园教育、中小学教育和大学教育都是如此,由此使得艺术应有的功能难以发挥它应有的作用。本人在做原生艺术挖掘、推广中难以找到合作的对象就是例证,因为在中国,心理学、人类学、哲学、社会学、艺术都是自我封闭相互独立的,彼此老死不相往来,如在艺术或精神疾病面前,所谓的专家都是封闭式的专业思维,对象的表现一旦脱离了他们的专业知识系统,他们便不知所措,更有甚者,有些专家为了防止他的权威受到威胁,竟会用他的影响力来歪曲和否定它所面对的对象存在。

以下我尝试从不同专业的视角来认识原生艺术:

1、  与哲学的关系

什么是哲学,不同的社会意识形态解释不尽相同,但有一个解释是基本相同的,即“以追求世界的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以认识、改造世界的方法论为研究内容。”原生艺术对于哲学的研究至关重要,它是人对世界本源、本质、共性或绝对认识的一种最接近人精神本源的直觉反映形式,它是哲学研究不可回避的重要素材。与其它种类的艺术相比,原生艺术反映的是人的非理性和潜意识。对于人的有意识思考而言,它是意识层面下的思维精神活动,这种活动对人的有意识有明确目的的思考常常产生决定性的影响。柏格森、尼采、雅斯贝斯、福柯、德勒兹等大多数现代、后现代哲学大师几乎无人能回避人非理性和潜意识的世界。之所以如此重视,是因为它们与人的灵魂和精神信仰关系密切。其实在古希腊时代他们就开始关注,那时不叫“非理性”和“潜意识”而是叫“癫狂”。

2、  与心理学的关系

心理学是研究人和动物心理现象发生、发展和活动规律的一门科学。我们今天了解的心理学知识通常都是专家研究的结果,而这个结果通常都是抽象和概念化的。但在现实中存在的人的心理大部分都是感性、神秘和充满情感色彩的。对此,抽象和概念化的文字只能介绍其能够介绍的一般特征和规律,对于难以言说的内容,心理学的抽象概念却难以表述,如何对待那些难以表述的心理事实?可以回避和无视它们的存在吗?原生艺术恰恰可以用感性直观的形式弥补抽象概念的缺憾,并让他人真切地感受体会它们的存在。与接受教育后表现的艺术不同,原生艺术更接近人生命个体心灵活动的真相。

3、  与人类学的关系

今天现代文明的发展已暴露出越来越多的问题,为了寻求解决这些问题的答案就不得不追溯到人类文明的根源,但由于时间的漫长,我们能够找到的线索十分有限,原生艺术却可以为我们提供许多有价值的重要线索,如原生艺术家的艺术天赋是从哪里来的?它们的表现是偶然还是必然?今天的人类学研究逐渐发现,原生艺术的思维与人类祖先的原始思维非常相似,也有很多学者发现许多精神疾病的表现是人精神的返祖现象。这些研究对于帮助我们认识今天人的不同精神表现都具有十分重要的价值和意义。或者说,原生艺术可以帮助我们今天这些远离自然的人重新建立与自然的联系,有了这些认知,我们将有可能知道“我们从哪里来,到哪里去”。

4、与艺术的关系

原生艺术与艺术的关系非常密切,但大多数中国人,包括艺术家和艺术专业教授对此的认识都非常有限,如大多数人在看到原生艺术作品的第一反映是这些画怎么与西方现代艺术非常相似,再如一些网友在我们刚编译出版的《原生艺术手册》后留言说“太简单”、“基本功太差”等。对于前者的反映大家将在今年出版的《原生艺术起源》(Art Brut: The Origins of Outsider Art)和《发现精神病人艺术》(The Discovery of the Art of the Insane)中找到明确答案,大量事实证明大多数西方现代艺术家对精神病人原生艺术、原始艺术都很熟悉,他们从中获取了大量的灵感,一些艺术家甚至被指责抄袭了原生艺术家的作品。对于后者网友的批评,我的解释是,技巧不是评判艺术水准高低的唯一标准,相反,技巧则有可能成为人心灵自由表现的一种人为障碍。我相信对于有灵的人而言,一切事物在他心目中都有可能会显灵,而对于缺乏灵性的人而言,技巧可能就是一种必须。至于原生艺术与艺术专业知识的关系,我以为它至少可以告诉大家视觉形式与人心灵、情感之间存在着哪些天然的联系。

杜布菲说“我们的文化是一件我们不再穿得下的衣服”,他的这个观点一定是针对他所处的那个西方社会而言的,今天的中国是否也存在杜布菲所说的“不再穿得下”的现象呢?对此,大家心中都应该会有答案。

2013-2-24

【相关阅读】

郭海平:精神雾霾比大气雾霾更可怕

郭海平:宋伟——中国当代艺术的萨满师

郭海平:中国当代艺术需要超越经验


 

【编辑:李洪雷】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