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逸鸣:牛粪也能画得美! 2013-06-09 09:57:33 来源:新民晚报 作者:林明杰
就像人们只知陈逸飞绘画的浪漫、唯美,却不知陈逸飞内心的狂野和前卫那样,当陈逸鸣将他近期的一批纸上综合材料作品(见图《梦乡系列》)拿出来亮相时,也惊到了不少熟悉他的画友和收藏家。

魂萦旧梦布面油画

魂萦旧梦布面油画

与陈逸鸣在许多场合相遇,但从未和他一起出过远门。这次去广西采风写生算是第一次。由于走得匆忙,我只带了写稿子用的电脑,却忘了带绘画的工具。陈逸鸣知道后说:“没关系,我给你。我带了各种颜料、笔,还有两本英国的水彩写生本,给你一本!”

于是一路上开始和他交流各种画材,尤其国外的颜料。看来他就像他的哥哥陈逸飞一样,对颜料、笔、画布、纸张等材料也颇讲究,并不惜代价。当我跟他提及陈逸飞当年在画室里向我夸耀“很贵的”一种水彩颜料时,他揭秘道:“那盒颜料啊?是我从美国给他带的。”并纠正道:“不是英国产的,是荷兰的。”

相似的错觉

陈逸鸣长得很像陈逸飞,说话声音也像。陈逸飞去世不久后,我每当接到他电话,都会产生“穿越”的错觉。

陈逸飞比陈逸鸣大5岁。陈逸鸣从懂事起就看到他哥哥画画,后来更常看到家里会来许多崇拜者讨教,以及哥哥与画友们相互探讨。在这种氛围下,他从小也爱上了绘画。

这让他父亲愁坏了。有一个儿子画画就可以了,两个都画画,以后他们怎么养活自己啊。

不料这两个儿子后来都凭着一手画活得很精彩。

1974年在崇明岛东风农场务农的陈逸鸣创作的油画《新的起点》入选“上海知识青年美术作品展”,其油画作品首次向社会公开亮相。这前后,他还有一些宣传画、连环画、插图等被出版。

1978年陈逸鸣就读于上海戏剧学院油画系。1979年,他又创作了油画《憧憬》,参加上海美术作品展览会,发表于《人民日报》。画面上一个戴着红领巾的小学生手里拿着一架模型飞机,仰起头看着眼前一幅祖国“四个现代化”美好远景的壁画。这幅画传达出当时人们对未来美好生活的憧憬与向往。作品的形式语言摆脱了“文革”美术“红光亮”的套路,也有意识与俄罗斯画派的银灰色调和块面笔触拉开距离,透出了纯净唯美的气质风格。

1981年,他赴美国学习艺术,从此走上了职业画家的道路。1990年,美国纽约哈默画廊举办“陈逸飞陈逸鸣兄弟展”。陈逸飞离开哈默画廊,与玛勃洛画廊签约后,陈逸鸣成了哈默的签约画家。

别样的性格

但陈逸鸣在性格上其实还是和陈逸飞颇有些不似之处。他比较安静,能独处。“让我在画室里画一个月画,不见人,不说话,没问题。”他说。

他有点小倔,尽管在待人接物上也是非常绅士,礼数周到,但对那些看不上眼的人和事,却敷衍不来。

在画画之余,他也会随和地出席各种社交活动,但比较低调,不事张扬。他不喜欢应付太复杂的场面和事情。

他的画风和技法,受陈逸飞影响颇深。“虽然他从未系统地教过我,但我一直看他画。当然,看得懂看不懂是另一回事。”“有时候,他会指出我绘画中的问题,但听得懂听不懂又是一回事。”他说这话时像是个禅师。

“我认为有这样一个哥哥是我的幸运。”陈逸鸣从不忌讳别人说他的画像他哥哥,也感恩自己事业的成功得益于陈逸飞,但陈逸鸣实际上很早就在探索着走属于自己的艺术之路。

范迪安曾撰文回忆:“陈逸鸣在1980年代早期就开始尝试运用综合媒介进行创作和风景写生,一批作品画得自由舒放,用笔用色都淋漓尽致,这在当时是艺术观念革新和追求现代审美趣味的表现,也留下他超越传统和突破自我的印记。”

当陈逸飞聚焦于周庄古镇时,陈逸鸣描绘着福建惠安的港湾。在画界同行眼中,他笔下的惠安女和惠安的港湾,已经是他具有标志性的符号之一。即使在画和陈逸飞相近的古装女性肖像,他也别出心裁另辟了“金丝鸟系列”。或许陈逸飞画那些怀旧题材时是出于对被埋没和扭曲的审美的匡正,而陈逸鸣则是较为纯粹地关注古典意境中女性的审美意义。

“粗野”的比喻

温文尔雅的陈逸鸣经常用一句“粗野”的比喻来说明他对绘画的理解。他说:“一个画家把美女画美了不算什么。真有本事,就算让你画堆牛粪,你也能画得美!”

就像人们只知陈逸飞绘画的浪漫、唯美,却不知陈逸飞内心的狂野和前卫那样,当陈逸鸣将他近期的一批纸上综合材料作品(见图《梦乡系列》)拿出来亮相时,也惊到了不少熟悉他的画友和收藏家。这批画,粗看像是抽象作品,用笔泼辣大胆,一气呵成;色彩迷离复杂,令人难以捉摸。但当我拉开距离再看,却隐隐约约仿佛是各种景色,有的依稀似水乡,有的恍然如都市。当我告诉他这个“发现”后,他也拉开距离看了一会儿,不由得笑道:“咦,倒真是的!看来写实的画久了,画抽象的也无意中会变成这样了。”

陈逸鸣的近作正呈现出一种雄健的大气景象。他的“旧梦”系列(见图《魂萦旧梦》),虽然貌似怀旧,却有了当下的观感。色彩变得更微妙而协调,显现了更高的技巧和审美。他用的冷色调中反射着暖光,暖色调中蕴涵着幽雅的灰冷。构图更注重大效果,呈现出内在的力量感。

经过漫长的艺术历练和人生体验,他感悟到,作为画家,关键在于其审美能力的高低。有了高的审美能力,画出差的作品来自己都不会忍受得了。

对于当下的自己,陈逸鸣既非常满足又不满足。他满足于自己终于在经历了从年轻时的窘困到在国外的奔波之后,目前最为安逸,可以全身心地创作。在虹桥的画室,环境优美舒适。他现在基本不回家,吃住都在那里了。每天七点多就起床,吃好早饭就“干活”,“很开心”“很知足”。但他又很不满足,“既然有这么好的条件,总该画得更好些,在学术上站得住些。”

他感慨道:“人活到现在这个年龄,不会像年轻时有人会给你的画直率地提批评意见了。那只有靠自己对自己要求苛刻些了。”

【相关阅读】

ART·SANYA平行展之陈逸鸣

“海派油画”代表人物陈逸鸣在上海美术馆举办回顾展

陈逸鸣:哥哥的田子坊情结

【编辑:文凌佳】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