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家:唐炬的终极收藏 2013-06-18 11:29:33 来源:艺术银行 作者:王涛|
唐炬,中国当代重要收藏家。他有着一套清晰的收藏体系,那就是收藏中国上世纪五六十年代出生的实力派画家在1980—2000年期间创作的典型性的重要作品。其中精品的数量接近他初步计划的100件,这些都将是他未来美术馆的重要组成部分。

艺术里的原则

唐炬的父亲是中学美术老师,在家庭熏陶下他从小就喜欢画画,所从事的第一份工作是在银行做美工,九十年代初创业从事的也是跟艺术相关的广告、设计、装饰行业,始终没有跟艺术分开过。

别看唐炬儒雅得像一位绅士,对待喜欢艺术的朋友也很真诚,但是遇到原则性的问题,他可随时都能将山东汉子的正直和原则表现出来。有一次在杂志上偶然看到一幅年轻艺术家的作品,很喜欢,当即就联系画廊购买并很快支付了画款,但这幅画马上要拿去做展览,所以要晚几个月才能拿到画。展览的时候,这幅画效果非常不错,唐炬本人也很震撼,感觉买得很值,这时画廊又觉得卖便宜了,想跟唐炬协商加钱提画,唐炬当即拒绝了。“我对这件艺术品的赞美是发自内心的,这对艺术家有很大的影响力,他们不应该出尔反尔,而且做什么事都应该有原则,我很守原则,所以我说这事没得商量。”

“绘画是一种视觉的艺术形式,画面扑面而来的独特的魅力就像迎面碰到一个漂亮的女孩,那种打动未必说得清楚,是眼睛漂亮还是眉毛漂亮,就是一种吸引,好的艺术品我总是一见倾心。”在拍场上唐炬看到喜欢的作品总是不轻易放弃,甚至会跟别人“抢”。在唐炬住所的正对门墙上有一幅赵半狄的《在那个早晨》,他用“一股力量刺穿了我的心扉”来形容看到这幅作品后的心情,经过数轮应价最后就剩下他和王薇,但最终被唐炬拍得。其实那次是王薇女士的电话委托有点故障,事后执着的王薇女士还透过拍卖公司转达加价五百万希望转让的想法,唐炬以计划中的美术馆需要这件作品,不能见利忘义为由婉拒。

唐炬是国内少有的几个收藏雕塑作品的藏家,除了系统收藏50、60年代艺术家的精品,雕塑也是他审美情趣的一部分

收藏精神的极致

唐炬家中经常有专门来看画的人,他只要有时间就会接待,哪怕不认识的人。有朋友带来的、也有自己找到他联系方式的、甚至还有通过微博联系的,他特别喜欢微博这个新事物,不管是关于收藏还是生活的心得都愿意用微博跟大家分享。就在采访的前一天还有一位通过微博认识的陌生人来参观,那位上海的女士也喜欢收藏,通过微博了解了很多唐炬的收藏,希望能看看原作。唐炬丝毫不介意,“我觉得好艺术应该大家共同来分享”。他最大的梦想就是建立一座美术馆,让更多人看到这些年系统收藏的艺术品,他计划拿一百件作品建立这个美术馆,“作品可以是动态的,碰到更重要的藏品会稍微变化一下,去粗存精”。唐炬坚信美术馆呈现给观众的一定要是最有代表性的作品,同时艺术的终极目的就是分享,一如艺术家在创作作品的时候也是希望分享。

“油画是一种稀有资源,它并不是量产的工业化产品,它也没有一个价格标准,像欧洲、美国那些最重要的美术馆里,某一些作品可以说是天价,可是从另外一个角度讲它又不值钱,因为它是非卖品,这样的美术馆艰难地在维持着,可是它拥有的都是无价之宝。”唐炬也希望自己能拥有这样一个美术馆。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