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I艺术犯罪组高级调查员惠特曼卧底成长记 2013-06-26 09:37:50 来源:法治周末 作者:武杰
罗伯特•惠特曼:一名FBI探员,艺术犯罪组(Art Crime Team)的高级调查员。不携带武器卧底办案,扮作收藏家、掮客、商人与窃贼、骗徒、黑手党、押客交易商周旋是惠特曼20年FBI探员生涯的工作常态。

FBI艺术犯罪组探员惠特曼卧底成长记

别想当演员,你绝对做不到的,实际上也没有人做得到。演员有剧本,而且同一幕可以重复演好几次,你却只有一次的机会。演员如果台词念错了,还可以重新来过,但卧底探员要是犯了一个错误,很可能会因此送命,甚至也可能害得别人和你一起送命。

2007年,在美国佛罗里达州95号州际公路上,一辆装有防弹车窗的白金色劳斯莱斯正驶向迈阿密海滩,后车厢里藏着6幅窃来的画作。这些画即将以120万美元的价格交易给一名哥伦比亚毒枭。后座上的美国地下艺术品商人,斜睨了一眼手腕上的那只劳力士表,兴味盎然地看着司机那颗浑圆的脑袋随着路况上下起伏、左右摆动……

这个后座上的美国人叫鲍伯•克雷,他游走于合法与非法的艺术市场之间,是个国际掮客,对于金额高达数百万美元的交易习以为常。

其实他的真实身份是罗伯特•惠特曼:一名FBI探员,艺术犯罪组(Art Crime Team)的高级调查员。此时他正像一名电影演员一样扮演一个国际掮客,卧底侦破艺术犯罪史上最大的悬案——加德纳窃案(1990年发生在美国波士顿加德纳美术馆的窃案,失窃的作品包括维梅尔的画作、几幅伦勃朗的作品等)。在这个过程中,如果他稍露破绽,就会丧命。

不携带武器卧底办案,扮作收藏家、掮客、商人与窃贼、骗徒、黑手党、押客交易商周旋是惠特曼20年FBI探员生涯的工作常态。

从1988年,惠特曼加入FBI,到2008年退休,在20年的侦探生涯中,他总共追回了价值数亿美元的艺术品及文物。他被人称作“现实世界的印第安纳•琼斯”(美国警匪片《夺宝奇兵》系列电影的主角)。

退休后,惠特曼与别人合著了《追缉国家宝藏》一书,将他比电影还精彩的探员生活写出来。他说,做艺术品安全的人很少,人们的保护意识也还需要加强,而他也只喜欢这样的工作,每一件艺术品的命运、背后的故事都让他着迷并上瘾,他会一直工作到不能干为止。

FBI探员成长记

6月20日,在北京渔阳饭店,记者见到了这位58岁的传奇侦探。

初次见面,记者还没来得及自我介绍,身着蓝色T恤的惠特曼便热情地起身问好,仿佛记者是他等候已久的朋友。乍一看他和任何一个五十多岁的中年美国人没有什么不同,全白的头发,偏胖的高大身材,但是当他伸出手,手心向下的握手方式还是让人感受到了这个参与创立FBI艺术犯罪组者的自信。

20年来,惠特曼拯救过莫纳、毕加索、伦勃朗、洛克威尔等画家的作品,还追回了已失窃一百多年的《权利法案》原始抄本、秘鲁印加帝国的黄金盔甲、原属于慈禧太后的世界第二大水晶球、赛珍珠亲笔校订过的《大地》原始手稿等,但当问起他最骄傲的案子,惠特曼毫不迟疑地说:“下一个。”

他毫不吝啬地说,并不是所有FBI的侦探都能胜任这项工作,自己十分擅长艺术案件侦探的身份,做卧底也是如鱼得水,“我就是有这种天赋”。

成为FBI探员是惠特曼从小的理想,他想保护受到歧视的日裔母亲和同样的人。因为惠特曼童年时期的1960年代,在民权运动的抗争过程中,他总是能见到FBI探员的身影。他们保护种族歧视的受害者,也起诉迫害弱者的恶棍。

大学毕业后,24岁的惠特曼因为缺乏工作经验没能如愿成为FBI探员。多年后,当他全心为一家出版公司工作时,已经有些淡忘最初的梦想,但是他的妻子带来了FBI招聘的信息。

1988年,33岁的他如愿成为FBI探员。FBI新晋人员多具有执法背景,不是退役军人就是警察。他们喜欢拳击、摔跤、散打、上手铐和枪械射击,而且把胡椒喷雾剂喷在脸上当成男子汉的成年礼。惠特曼在受训时与这些行为多少显得有些格格不入。

将惠特曼引入艺术犯罪侦查的是他还是“菜鸟”时做的第一个案子。1988年11月23日,惠特曼当上FBI探员的第一个月。一个年轻的抢匪持枪进入罗丹美术馆,抢走了离前门最近的罗丹的塑像作品:《断鼻人的头像》。

表面上看起来,这场抢劫案是一项简单、愚蠢而粗暴的举动。然而想不到事,这次调查工作就此揭开了惠特曼从来不会想象过的世界。现在回顾起来,惠特曼觉得这次侦查工作引起了他深刻的兴趣,从此为他一生的事业定下了方向。

成为正式探员后,惠特曼在FBI里仍算是个异类,当别的探员都在为恐怖主义、敲诈、走私、贩毒这些威胁国家安全的事件忙得焦头烂额之时,他却显得分外轻松。大众对价值连城的艺术品的失踪饶有兴趣,但在FBI,这类案件几乎都不值得一提。直到现在,纽约市的艺术品案件好比“边角料”,都一并移交给盗窃组的探员处理。

实际上,盗窃博物馆内的艺术品与古董遭窃的案件直到1995年才成为联邦罪行。在不少人眼中,偷窃艺术品与毒品走私等犯罪行为相比,不过是把画从博物馆的墙上揭下来“带”走而已,没有对公众造成生命和财产的危害,因此“没有受害者”。而惠特曼认为,这种看法十分短视,因为艺术品窃贼偷走的不只是美丽的艺术品,更偷走了记忆与身份的认同,他们偷走的是历史。

做卧底不是当演员

惠特曼是FBI艺术犯罪领域的唯一一位专职卧底。惠特曼有做卧底应该遵守的一套理论:评估对象、主动接近、建立关系、背叛对方、平安回家。

当惠特曼知道记者是个美剧迷时,他说道:“犯罪案件不像你看的电视,一小时就能结束,这中间有太多的变化,以卧底的身份去办案,成功与否取决于对方是否配合,一个案子常常要经历6个月、1年甚至更长的时间,即使你编好了‘剧本’,计划也要不断更新。卧底办案就像下棋一样,你必须精通自己办案的主题,而且必须随时预测对手的下一步”。

惠特曼把以前工作中推销广告学会的技巧用在了办案上。他说卧底办案和推销商品差不多,重点都在于了解人性,先与对方拉近关系,然后再背叛他。而与对方拉近关系、再背叛的过程有时也会让惠特曼这个专业卧底感到内疚。

乔舒亚•拜尔,一家印第安古董艺廊的老板,因为涉嫌非法贩卖包括老鹰羽毛在内的印第安宗教文物而被惠特曼和他的搭档盯上了。在“建立关系”的过程中,惠特曼和他相处得非常愉快。

拜尔是个知识分子,擅长鉴赏印第安人艺术品和美酒,但为人并不自以为是。潜藏在鲍伯•克雷这个名字下的惠特曼曾到他家吃过饭,拜尔还请他到他最喜欢的餐厅用餐。他们共同度过了愉快的圣诞与新年假期,甚至谈了彼此的家庭。

最后,乔舒亚•拜尔以非法贩卖或意图贩卖17件文物的罪名遭到起诉,起诉书认定这些非法文物的总值为38万余美元。

惠特曼对记者无奈地摊了摊手,说道:“也许从某些方面来说,他们是好人,但是确实犯了法,应该承担应有的结果。”

FBI曾追寻一件有1700年历史的南美洲古董“后襟”(印加帝国莫奇卡国王盔甲的后背部分,由黄金打造而成,制作极为精美)。惠特曼在没有事先安排的情况下就随口撒谎说自己是律师,而这一身份很快遭到怀疑。

从事古董走私的案犯打来电话:“鲍伯,我查过了,你不是律师。”惠特曼只得先发制人,对方来不及说第二句话,他就将他化名的鲍伯•克雷因为发生家庭暴力而被吊销律师执照的情况“坦白”了,甚至气急败坏地指责对方不相信他。

虽然最后逃过一劫,但也让惠特曼更加坚持他对卧底工作的头号守则:能不说谎,就不说谎。说的谎越多,就必须越花脑筋记住自己的谎言。

【相关阅读】

FBI透露已确认23年前艺术抢劫案嫌犯身份

FBI分析艺术品盗窃:媒体成“帮凶” 被盗品难销赃

表态
0
0
支持
反对
验证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