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市场走势取决于中国经济
去年此时,中国当代艺术的拍卖价还在一路高歌猛进,而今年从各大艺术博览会和拍卖会传来的消息却大有不同。文化部文化市场司副司长张新建认为,这是一个周期性的问题,“目前是前期艺术品市场高速增长的回调阶段。2007年中国艺术品市场发展很快,买什么都涨,作品根本不离开拍卖公司的库房。当时的增长具有补涨的性质,因为之前有很长时间的需求压抑。始于2008年末的回调,首先是市场本身的要求。”
于天宏则认为,过去那种井喷的态势并不是常态,也不会重演,“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独特性就是在前期过程中,真正的井喷式爆发其实很短暂。回调之后,再开始肯定是另外一个复杂的面貌。”在于天宏看来,中国艺术的集中井喷就是最近几年的事情,“比如说岳敏君,2000年他某件作品卖1.3万元,到2005年变成了152万元,到了2008年,达到4477万元了。”于天宏认为,从改革开放之后一直到21世纪初,都是在为井喷式爆发积蓄能量,“2005年到2008年几年之内井喷式增长的幅度远远超过过去二十年增幅的总和。在这之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已经与全球艺术市场接轨了,变成了常态增长。”
对于今后中国当代艺术市场的走向,在他们看来,这取决于中国经济的走势。梅建平分析了美国画派和印象派在上世纪50年代之后的走向,“我们都觉得印象派升值很快,但是你看一下统计就知道,其实美国画派的增值幅度更大。我觉得这跟美国在这个历史时期当中的表现有关,美国就是从二战后的50年代初开始崛起的。如果中国能够在未来三十年或者四十年成为世界第一大经济体的话,中国艺术品在今后三四十年的投资回报会很高。”于天宏则指出,中国艺术品的消费和收藏人群,在可以预见的未来,将会继续增加,“你说是人性的丑陋也罢,爱面子也罢,现在游艇、飞机的浪潮都过去了,下一个财富攀比浪潮将是艺术品。”
于天宏给出了更多支持的数据,“最近看了很多私人银行财富报告的数据,中国个人净资产在1000万元人民币以上的高端消费人群已经超过33万。”在他看来,一个进入常态的艺术市场,在将来经济企稳的形势下,可以健康稳定地发展。而张新建更认为:“艺术市场可能会比实体经济更快回暖。我们如今整个艺术品市场的年成交额为400多个亿,也就是当前深交所一天的交易量,应当说是很小很小的,我认为中国艺术品市场还有很大的发展空间。”
但中国艺术市场也仍然有很多问题需要解决,和中国的外贸企业一样,“中国的艺术品对国际市场的依赖性非常高,是比较外向型的。”张新建认为,应当培育国内的消费群体,于天宏则认为中国日益增长的中产阶层能解决这个问题。张新建还十分关心中国艺术市场的“诚信”问题,“艺术市场的诚信建设还有很长的路要走,这是我们面对的最现实的问题。”梅建平对此表示赞同:“艺术品作为资产,前景可以期待,但最基本的还要是真资产,伪作当然是无法成为真正的资产的。”
【编辑:海英】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