章清:面对现实的美学
0条评论 2009-09-11 14:55:11 来源:《当代艺术与投资》 作者:田霏宇 

\

 

  我们应当如何解读一位活跃多年但不知何种原因一直被埋没至今的艺术家创作生涯?这是一个任何熟悉中国当代艺术圈的人在审视章清过去十多年的创作生涯时都会想到的问题。在这个经常被缩减为几个孤立图像的不断蔓延的圈子里,持续关注一位长期在场但备受忽略的艺术家近年来的全部产出能给人带来许多启发。章清的作品为我们呈现了一个与近年席卷中国艺术界的各种潮流和主题平行的小宇宙,但同时又保留了一种独特的感知力,直到现在才被完全发掘。


  这就是章清目前该项目的深度背景。十年前,一场名为“家”的展览在上海莫干山路月星家居广场开幕,邱志杰策划的这个展览是对他1999年早些时候组织的“后感性”展览的回应。章清的第一件作品《模式对话》就是为这个展览所创作。在该装置中,观众可以通过电子设备隔着一扇玻璃窗说话,就像探监一样。这件作品从概念上让人联想到肖鲁十年前为中国现代艺术大展创作,并于开幕之际枪击的公共电话亭。接下来几年,章清在不同的主题和风格间来回跳跃,尝试过男扮女装的摄影作品,暴力受虐的行为艺术,以及海派的尖锐反讽,最后逐渐发展出一种成熟的录像平面语言,目前的展览就是对这种新语言最全面完整的具体展示。实际上,章清到现今为止走过的漫长道路有助于我们看清当代艺术进入新千年后的发展历程及现状。在审视这些作品的过程中,一名艺术家的成长史与一个不断变化的体系同步浮现在我们眼前。


  以章清的第二件作品《2000年11月上海艺术活动列表》为例。这件作品的内容与其题目完全吻合(和黄永砅的《<中国绘画史>和<现代绘画简史>在洗衣机里搅拌两分钟》有异曲同工之妙)。他把列表分别寄给了上海市宣传部和上海电视台,让人回想起肖鲁枪击事件发生后一名艺术家匿名向《北京日报》、中国美术馆和北京市公安局写炸弹恐吓信的事。有趣的是,这件作品也从某种程度上回应了颜磊和洪浩的《邀请函》(1997)。当时,颜洪二人伪造了一封第十届卡塞尔文献展的邀请函,并将其寄给国内一百名顶尖的艺术家。一边是向急功近利的艺术家们发出来自海外机构的虚假邀请;一边是将已经存在的民间活动整理归纳,寄给对此漠不关心的政府部门。2000年11月,第一届国际化的上海双年展开幕,同一个月,艾未未和冯博一组织了“不合作方式”。如今,章清的这件作品作为美学存在,是对当时这些不同发展趋势的一次鲜为人知的编纂整理;而作为文献资料,则是对改变中国当代艺术面貌的那一个月内所发生的所有事件的唯一完整记录。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