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芬式油画:“完全竞争”条件下的牺牲品
0条评论 2009-09-28 08:46:09 来源:美术报 

 

  企业的生存能力,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其产品的市场竞争能力。以“复制”为特征的大芬油画,市场竞争力有无法克服的缺陷。

 

  经济学认为,市场经济中企业的竞争状态有两种: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所谓的“完全竞争”,存在于众多规模较小、且生产同质产品的企业之间。“完全竞争”性行业的根本特点,是产品的同质化。因为每个企业的产品没有性质的差别,可以相互替代,所以,对于完全竞争性企业而言,市场价格是既定的,任何产品的定价如果高于市场价将被市场拒绝。作为被动的“价格接受者”,这些企业只拥有生产数量和生产方式的决定权。

 

  大芬的油画生产,是同质化的。从1986年开始,香港画商率先在大芬村招收画工,创办油画工作室,画工们按工序分工合作,以流水线方式复制世界名画。因为大芬油画可以在短时间内大量复制生产,成本大大降低,很快占领了国际市场。此后,流水线式的复制一直是“大芬式油画”的主要生产方式。据说,仅大芬村所复制的《蒙娜丽莎》,就多达数十万件。

 

  大芬村的成功之道,不在于高品质,而在于低成本优势。内地提供的大批专业和业余画工,保障了中国“复制油画”行业的廉价人力资源。但正是由于该行业的低级技术含量,使大芬油画获益后,当地从业者的数量急速膨胀,并引起其他地区争相效仿。产品的同质化和进入的低门槛,造成了行业内的生产规模激增,处于完全竞争条件下的“复制油画”产业,越发丧失了价格的自主权。

 

  其实,农业是最典型的完全竞争行业。因为各个农场生产的小麦或玉米,几乎没有区别,其价格完全由市场决定。而同质化的“大芬式油画”,无异于庄稼地里的小麦或玉米,它与许多贴牌加工的外向型企业一样,必然会陷入被动的完全竞争状态之中。

 

  “大芬式油画”在外部需求景气的时候,尚能勉强获取微利,但一旦遭遇市场压力,必然失去狭小的生存空间。抱头鼠窜的厄运,几乎是命中注定的。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