法国人很关心它吃得怎么样;德国人则十分严肃,责问有必要给一台造粪的机器吃那么好吗,怎么不去想想非洲饿肚子的难民?
2007年5月,比利时艺术家威姆•德沃伊带着他的惊世作品“CLOACA”来到北京,这件诞生于2000年的艺术装置,在以往的海外展览中赢得了评论家们“古怪”、“幽默”、“恶心”乃至“恐惧”的不一评价。
这回CLOACA还没走进艺术馆,就先遭到中国海关的质疑,“他们说什么也不相信这是艺术品。”新北京画廊执行董事、此次展览的策展人李峰好一番申辩,这架机器最终才以“教学仪器”的名义入关。
争议和批评向来是艺术名利场的发酵剂,随着CLOACA的不断更新换代,威姆迅速成为当下极负盛名的前卫艺术家之一。
爱吃烤鸭的机器
所谓CLOACA,其实是威姆联合多位工程师共同制造的一部机器,它模拟人体消化系统的全套工作——从食物进入食道直到消化排泄。
威姆带到北京来的是第四代机器,重约1吨,高约3米。设计者用一个不锈钢盆作为这架机器的“嘴巴”,除了一日三餐,还有餐后水果,还要“喝”大量的水。
这些食物被一个类似搅拌机的东西打碎,然后用导管引到最上边的一台洗衣机里,那是它的“胃”;胃下面的那台大一些的洗衣机则具备人的小肠和部分大肠的功能,最下方的一个金属长筒是它的排泄孔。
机器侧面的几个大瓶子里有它的胆汁、胰液,它的身体里还有消化酶和细菌。系统有恒温设置,温度是人的正常体温。
虽然从诞生那天起,就有人怀疑这架机器的艺术性,但这并不妨碍威姆把它带到世界各国的艺术馆。与此同时,威姆和他的团队孜孜不倦地进行着技术创新,CLOACA的体积不断缩小,外观越来越简练时尚,迄今已经研发到第八代。按照威姆的设想,这部消化机器最终将变成便携式的类似电子宠物的玩意儿,“每个人都可以养一个,它是一件需要人去照顾的艺术品”。
这话听上去很温馨,好像养一个CLOACA如同养猫猫狗狗一样简单。事实上,这个家伙是个令人恐惧的奢侈品,它太能吃了!在北京展出的这台机器一顿的饭量抵得上8个健康大小伙子。而他研发的“超级CLOACA”,则是名副其实的“大胃王”,一次要吃500公斤,“我们只好用卡车拉批萨饼来喂它”。
CLOACA具备完全拟人的胃肠功能,吃的也和人一模一样。在世界各地的展览中,它的食谱也是展览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法国,它吃蜗牛、喝红酒;在美国,人们给它喂炸鸡和汉堡;北京展览第一天,它的菜谱里有北京烤鸭、宫爆鸡丁、软炸里脊……
它甚至跟人一样会闹肠胃病,例如消化酸性饮料和咖喱的时候会不舒畅;头一次吃米饭消化不良;喂食不够,机器上会闪起一盏警灯,催人继续喂食。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