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荷满堂300×160
一个画家与普通的观众的眼睛是不同的,他不仅能够像普通的人那样辨认眼前可见事物,他还能辨认一种通常人看不见的东西,即隐藏于物象背后的形式。所以当代优秀的绘画作品,无论是具像的和抽象的都含有一种特殊的形式结构。所不同的是这种形式结构在具像绘画中,往往被它的再现信息所掩盖,而抽象的绘画往往这种形式结构就是画面的本身。而实际上绝对的抽象和绝对的具像的画家是少数,绝大部分都是在具像和抽象之间,只是各自的程度不同而已。所以画家在作画时候必须是扮演两个角色,一会儿是观众身份,一会儿是画家,二者不断地变换。或许纯粹抽象和纯粹具像的画家,在创作过程中,这种身份的变换少一些。当画家在关注具像的因素时,画家的情感往往系于现世艺术的语言具有通俗的特征,很易于常人进行交流;当画家在关注抽象的因素时,画家的情感往往超越了现世。艺术的语言不具有通俗性,近乎鸟语。然而画家在创作过程中的这两种角色变换,经营的不是两种语言或两张画,而就是一张作品的一种语言形式内涵。通俗地说是在似与不似之间忙活。因此似多少,不似多少,似与不似之间还有些什么?这之间便透露出画家的艺术态度、和个人的偏好与气质。
从这里切入我们便很容易认识画家仲济昆艺术创作追求。
仲济昆的画既不是具像,也不是抽象。他真诚感受自然的山山水水,画的过程中又迷恋着用笔用色。在画面形式的各种偶然机蕴等抽象的因素。很像是一个中国画画家,关注笔墨,所以,他画的有一种意象特征。仲济昆不善言辞,像是佛家的菩贤行者,愿弘笃行。尽管很少听到他谈其艺术主张,但从其每年的写生与创作中,清醒地透露出他的所思所想。他有一种超越的艺术追求,这来之于他对中国传统艺术的一种衷情与读解。我们前面提到,对于具像艺术语言的经营往往近于现世俗情,对于抽象艺术语言的经营往往超越了凡世俗情,然而中国的画家态度是对此不偏不费,所以出现了“贵在似与不似之间”之说。仲济昆的艺术创作追求正是在似与不似的之间进行,在有与无之间游仞。身在凡世,不为凡情俗态所系;意在超妙,又不弄玄欺世;作品中流露着一种山川特有的刚猛与仁厚。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