官家拍卖公司垄断市场 出土文物遇体制之殇命运多舛
0条评论 2009-11-19 11:24:27 来源:中国经济网 作者:-

  眼学家至高无上科学仪器检测被边缘化

 

  在中国的文博界,眼学家的地位是至高无上的。一来因为稀缺,这是个需要熬足年头才算权威的职业。

 

  二来因为国家统一检测标准的缺失。中国收藏家协会学术研究部科学检测实验室主任朱震表示,鉴定只能参考类似的国家标准。“1989年,卢嘉锡任中科院院长,他曾主持编撰一本《陶瓷卷》,里面有大量的数据。青铜器鉴定也有一些数据,像中国科学院自然科学史研究所教授何堂坤曾出版的《中国古代铜镜的科学研究》等等。”

 

  “少数鉴定专家,对民间收藏的珍宝,动不动就闭着眼睛说,假的,仿的,一文不值。这是对世界上最古老的华夏文明的否定,也是对祖国历史文化的否定。他们控制着话语权,对仪器全然不信。”徐文荣说。

 

  “我们要让有德有识的专家去鉴定,因为有的专家鉴定不出来,不是没有知识,而是不愿意做这个鉴定,怕损害自己利益。”朱震表示,一部分专家想要垄断话语权。“玩这个字,左边是个王,代表权利。右边是个元,代表金钱。有权有势就可以找一群专家颠倒是非,这就是现在古玩行业的一些黑暗。”

 

  撇开专家的德行不谈,光凭肉眼鉴定的随意性太大,艺术品鉴定必须尊重科学。“我们实验室曾做过多次试验,同一个文物,不同专家的看法是不一样的。”朱震告诉笔者,科学检测很简单,门槛也不高。“热释光鉴定大概是5千-1万,成份鉴定只要1千。离民间收藏家并不遥远。”

 

  “艺术品鉴定要以仪器检测与专家目测相结合。仪器检测定年代,专家目测辨真伪。”协会已经成立,徐文荣的下一招就是组织一批能为民间收藏家说话的目测专家长期驻扎在横店,也要建立起科学合理的检测中心。

 

  如今,收藏热已经从权贵向民间蔓延,文物走进民间收藏不失为完善文保体制的一种探索性实践。而对所谓的专家学者的否定,则能让这股新风吹得更加猛烈。

 

  “文化是大家的事情。7000多万民间收藏家要联合成一股强大的力量,推翻这‘三座大山’的压制。”徐文荣最后表示。

 

【编辑:虹汐】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