让中国自己说话
MW:《中坚》选取了中国当代艺术的8组艺术家的作品,而在《对话中国》里,你与32位中国当代艺术家展开了对话。你是否有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想法?进入你视野的可能标准是什么?
JS:我刚到中国并成为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馆长时,我立刻开始和中国当代艺术家们接触,和他们聊天。我试图探究他们的作品和灵感的深处。我很快意识到,应该把这些对话记录下来,还原艺术家的声音。这是我做《对话中国》的初衷。现在,《对话中国》只出版了第一册,更多内容会陆续推出。
我有很强烈的愿望把这些艺术家介绍给世界。长久以来,人们关注的是这些艺术家产出的作品在市场上的价值。对于他们背后的创作动机、思想,关心甚少。
在西方,人们闲暇时坐在咖啡馆里翻看画册,看到的中国当代艺术家的作品时,以为他们只会创作迎合市场的东西。但是通过这本书,他们将知道中国艺术家闪亮的灵感,他们的创作是令人耳目一新的。通过他们,世界会知道中国在思考以及中国未来的艺术图景将是怎样。这本书叫《对话中国》,英文是“China Talks”,意思是中国在说话,中国在表达。这和那些咖啡馆的图画书将形成鲜明的对比。
我希望《对话中国》呈现的是中国当代艺术的过去、今天和未来。艺术在发展,并不是只停留在过去几位已经成名的人身上。所以,我的对谈者不仅有像艾未未、黄永砯这些广为人知的艺术家,也包括刘韡等年轻的艺术家。我的确有梳理中国当代艺术史的想法,随着我们生活每一刻的流逝,当下的一切都成为历史。
至于标准,我想还是看这位艺术家的作品,他的作品中采用的表达方式。比如岳敏君、方力钧他们的艺术表达方式非常有特点,还有张晓刚。我不认识张晓刚,只是从杂志上看过他的作品,它们带给我很强的视觉冲击,张晓刚对问题的表达方式非常聪明。因为这一切,我很希望能和这些艺术家聊聊,并且让更多的人知道他们、了解他们。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