画家张恩利 叩开西方一线画廊的大门
0条评论
2009-12-04 14:21:34 来源:《外滩画报》
但是,绘画一定会存在。我觉得绘画很像文学。不是说我们今天不读书,我们永远会读书。我们可以选择看电视、看电影,也可以选择阅读。绘画是需要去读的。
绘画太宁静了,你看到的永远是平面,但有很多手工的因素在里面。技术里面有思想。很多画家囿于技术,谈不上思想的传达。只有突破这一点,才能够传递画家想要传递的东西。
观者和画面的关系非常多样。你可以触摸一张画,可以零距离地去看一张画,去闻布面和颜料的味道,也可以一晃而过。我强调隐藏。我要说的东西在画的背后。很多艺术家都是内容为先。我的画强调“隐藏”。隐藏一种内容、隐藏了某种不明确的东西,不是那么一目了然。我不想告诉别人什么答案。我觉得画不是一个答案、一个结果,而是一个过程、一个片段、一种感觉,是一个瞬间的、模棱两可的感觉,一种气味。
B:你强调“隐藏”,是不是所有优秀的画都有这个特性呢?
Z:很多。非常多。
B:你有没有在你的画中强调了身在中国的、当代的、个人的历史?
Z:没有。我的态度是身在其中,去感受它,去吸收它,不要去强调它,不要去传播它。画的能量很大,它的意义和解读性是非常广泛的。如果你能看得更多一点,你甚至可以感觉到在画一根线条或一种色彩时,画家的手是怎么动的。
很多观者不习惯于看画,习惯于找内容、找意义。我的态度是去文化、去地域。说白了就是去掉了这些东西后,画还到底有没有意义。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