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高岩松装置作品看今日“新垃圾艺术”
0条评论 2009-12-15 22:07:29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另外,高岩松作品中材料、视觉效果、文化拼接的综合构成还涉及到中国社会发展、经济结构变化、环境资源矛盾等等方面。因为中国几千年文明史中,人与自然的矛盾从未像今天这样严重,人与社会的矛盾也从未像现在这样复杂,中国经济社会的畸形发展,中国人口结构的异变,愈来愈紧迫的资源瓶颈和环境容量的制约都全盘摆在我们这代人面前。贫富差距、地区差异、民族冲突、价值冲突等等问题导致了中国社会如今复杂的局面,这样一种局面与结构还没有哪位学者能够从本源及整体上阐述清楚。这些深刻棘手的问题,更没有哪一个学者能够开出良方。但是正是由于面对这样一个社会和现实状况,中国的艺术家,才有机会从各自的文化背景出发,充满激情与智慧地创作了丰富的艺术作品。正如我们在高岩松的装置中所看到的那样,那些精巧的“庙宇碑林”所搭建出来的却是一个内容如此丰富、构成如此荒诞、阅读如此耐人寻味的世界。这样一个“世界”正阐释了中国社会急功近利的发展导致了这样一个异化的国家:如此肮脏,又如此强壮;如此无耻,又如此理直气壮;如此专制,又如此开放;如此充满活力,又如此腐败极端。高岩松运用最日常的材料,举重若轻地构建起一个内涵丰富、反省深刻、阅读荒诞的视觉空间,在这个空间中存在着我们这个社会政治生活、现实生活、精神生活的多重迷宫。

 

  这是一个没有出口的迷宫,你一旦走进去,就别想出来。因为一座座由垃圾搭建的庙宇碑林,它们貌似威严与壮观,可是却往往禁不住一场不经意的小火灾。

 

 

  2009年11月29日完成于秦皇岛

  2009年12月7日修改于北京

 

  作者简介:江铭,本名王宝明,艺术家,独立批评家。出版有《中国后现代艺术》(台湾)、《后波普浪潮——对中国特殊消费主义的现象学研究》(香港)、《黑白立场》(中国大陆)等专著。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