艺术超市挑战传统艺术市场 或将超越“宜家”
0条评论 2009-12-26 09:57:42 来源:上海证券报 作者:-

 

\

 

彭辽伶 那年那天系列四

 

  理想再高还需商业支撑

 

  “证大艺术超超市”想超越的究竟是什么模式呢?这不仅是所有人的疑问,也是沈其斌发起该模式之前一直在质问自己的一个问题。

 

  他指出,在传统艺术市场操作模式中,基本上是以画廊、博览会、拍卖会、经纪人等为核心。而这里,他的“证大艺术超超市”要打破就是原有的画廊、博览会、拍卖等单线路模式,把艺术品买卖和艺术品市场跟商场、连锁超市以及博览会等模式综合起来。他的理想就是打造一种能将学术与市场交互起来的模式。

 

  沈其斌告诉记者,“证大艺术超超市”承载了他三个理想:第一,让成千上万的年轻艺术家能解决生存问题。通过这个平台,这些年轻艺术家可以销售自己的作品,完成价值交换,从而养活自己。第二,就是让原创艺术品能走进千家万户。第三,在中国掀起一个新的审美运动。

 

  面对这样宏大的理想,不禁令人质疑,沈其斌到底是文人还是商人。然而,他的一句话再次打消了记者的疑虑。他说:“理想固然重要,但更要靠商业模式来支撑,否则一切就是空想。所以,目前我最关心的就是‘证大艺术超超市’是否能良性运转起来,能否产生经济效益。这是首要,我们并不是在‘耍花枪’。”

 

  扩张前的调整

 

  “明年上半年我们就将在北京798艺术区开第二家‘证大艺术超超市’,规模同上海的差不多,总部和物流管理还是设置在上海。”沈其斌充满自信地述说着他的计划。

 

  难道他对于目前“证大艺术超超市”的表现就真的是自信满满?沈其斌的回答是,非也。他告诉记者,在进军北京之前,他们会在三个月里对整个超市进行调整,然后再进行拓展。令他开心的是,整个证大集团的高层通过这近一个月的超市表现已经对这个模式充满了期待。

 

  他指出,调整将集中在三个方面,而且要在这三个月内完成。

 

  首先,超市布局要做调整,需要增加商业氛围。目前,超市货品的布展方式还过于“学术”,需要更贴近老百姓一些,比如以样板间的成列方式以贴近大众的实际生活。

 

  其次,超市货品结构要调整,类别也要更为丰富。沈其斌指出,超市货品主要分为两大类别,一是原创艺术品,一是实用艺术商品即艺术创意品。而目前,原创艺术品的比重过高,按照市场现状来说,这个比例不能超过50%,否则,会让老百姓觉得这里的门槛太高。虽然,根据目前超市销售部的统计,5000元以下的原创艺术品销售得最好,而证大文化公司所代理的价值上万元乃至几十万元的艺术家原创艺术品则是真正抬升超市销售额的品类。而实用艺术商品的比重需要增加,而且品种要不断丰富,从家居用品、艺术衍生品、设计师产品、DIY手工艺品、民间工艺品等要应有尽有。

 

  第三,营销战略上需要进一步加强,即加大超市品牌的宣传,让老百姓在想到购买艺术品、家居生活用品、工艺品乃至个性服装、饰品等的时候,不再是去“宜家”,而是来“证大艺术超超市”。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