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代影像艺术拍卖品 钱景看好
0条评论 2010-02-10 14:31:02 来源:香格里拉  作者:-

      2006年秋天,华辰影像专场拍卖在北京王府饭店隆重举槌,这不仅是中国,也是亚洲的第一场按照国际收藏规则举办的影像专场拍卖。在那场拍卖会上,中国摄影史上重要照片、解海龙的“希望工程—大眼睛”现身拍场,成了新闻焦点,为全中国几百家媒体所报道,并以30万元的成交价创下了中国纪实类影像的记录。

 

\
 

 

    随后,托马斯-查尔德拍摄的圆明园老照片拍出了92万元的价格,当代艺术家刘铮的《四美图》拍出了150万元的价格,王庆松的《跟我学》在境外创出了31.84万美元价格—华辰拍卖总经理甘学军连连称奇:“这是我从事艺术品拍卖十多年从未见到过的热闹。”

 

  2007年,诚轩、嘉德也开设了影像专场,其他的大拍卖公司,如保利、匡时、翰海等也开始了影像拍卖,并都将影像作为独立的、自成体系的艺术品来操作。国际大拍卖行,如索斯比、嘉士德、法国艺术文化(Artcutural)、瑞士科勒(Koller)也都开拍中国影像,中国收藏市场出现了一个新的种类—影像。

 

  越来越热闹的投资群落

 

  在拍卖场上,照片最初是作为杂项、古籍善本、或是古董出现的。而早在上世纪七十年代,国际影像收藏市场便早已热火朝天,并一直保持着对中国影像的好奇与追捧,甚至有西方的收藏家持有一百多人的中国摄影家的名单,远赴中国内地收藏照片。随后,外国著名的学术研究和收藏机构,如纽约摄影中心,法国摄影中心,法国篷皮杜艺术中心,篷皮杜图书馆,尤伦斯基金,西班牙瓦伦西亚现代艺术博物馆等,开始规模性地收藏中国影像作品,摄影节、摄影基金和风险投资基金的出现也为中国影像作品的收藏推波助澜,譬如法国的阿尔勒国际摄影节,中国的一品国际摄影节,沙飞摄影基金,石少华奖学金,侯登科摄影基金,三影堂摄影基金等等。摄影节为影像提供了展示和交流的平台,而摄影基金则直接支持和参与了影像收藏。

 

  画廊更是艺术品收藏的一级市场, 出于对影像收藏的敏感嗅觉,以2003的百年印象成功创办为标志,在北京出现了巴黎北京、映、三影堂、印象空间、大河典藏、臻、SEE+、东磊、影天、启雅等专营摄影作品的画廊,上海、河南、广州、洛阳也出现有香格纳画廊、比极、鲲鲤国际影廊、全摄影、M97等摄影画廊,还有很多当代艺术的大画廊也开始经营影像艺术品,如时态空间、伊比利亚、亦安画廊、菊香书屋等。摄影画廊的急速冒起,为中国影像收藏提供了稳步发展的基本保障。

 

  当然,除了投资者群落和收藏市场的逐渐成型,中国影像收藏的前景和在国际影响力和关注度的上升,还吸引了境外风险资金的投入,如国际数据集团(IDG)和海纳(SIG)都斥资进入了中国影像艺术品的收藏领域,还有一些国内的资金也开始关注这中国摄影收藏领域。

 

  先把分类整明白

 

  对艺术品收藏来说,影像的分类并不重要,只要喜欢就好。但涉及到用什么价格来收藏,分类就成为十分重要的指标了。同一张影像,所处的类别不同,其市场价格就会发生很大的不同。此外,影像市场的价格指数的建立也需要有一个比较科学合理的分类。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