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前国内影像艺术品种类已经从早期单一的、西方人比较了解熟悉、成熟度较高的当代影像艺术品,扩展到了以下9类藏品:
1.中国重要摄影家的代表作
2.中国历史和摄影史上著名的影像(摄影者不详)
3.艺术摄影(fine art photography,包括沙龙摄影)
4.当代影像:用摄影媒介创作的当代艺术品
5.原始古董文物老照片
6.摄影技术技法发展史上有价值的照片
7.国外名家名作
8.底片
9.摄影图书(古籍善本影像书)
可以预计,随着中国影像市场规模的逐渐增长,以上的类别还将不断地增加。
价格体系日趋稳定
经过三年多的发展,中国影像收藏的规则(如收藏级制作,限量等等)已经初步建立,影像收藏的评判标准趋向成熟,拍卖市场上的成交价格也为建立影像收藏价格指数提供了基础。
古董文物老照片的价格持续走高,特别是出自摄影史上著名摄影家之手的老照片在短短的几年内,价格就从几千元上升到几万元,屡创新高。以华辰2008年春拍中,著名的国外摄影师托马斯-查尔德(Thomas Child)拍摄的老北京的原始照片为例,一套3张圆明园的和3张颐和园的原始老照片,拍到90多万元的价格。平均每张十五万人民币的价格,为市场提供了充分的想象空间。据中国老照片网创办人仝冰雪介绍,上世纪七八十年代,欧美曾系统地出版了有关中国早期影像的书籍,引起了国际学术界对中国早期老照片的关注,很多博物馆有专门的中国老照片的收藏,民间中国老照片收藏家也越来越多了。在西方的拍卖会上,同时代、同样题材、同样品相的照片,中国题材照片的价格常常是欧美照片的十倍,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是中国摄影技术普及较晚,早期照片存世量少。比如在西方很普遍的银版照片,由于存世量大,一般几十到几百美金一张,但去年巴黎拍卖了一批中国早期的银版照片,虽然品相上有缺陷,仍卖到了两万多欧元。
早年用纪实性手法拍摄的影像艺术品因其资源不可再生的特性,初始价格也出现了明显上升,从本世纪初的1000-2000元一张,上升到5000元左右,出现了很多单价超过万元的艺术家,如王文澜、吴家林、张新民等,而陈正青、徐肖冰、侯波、翁乃强、李振盛的代表作则进入了“十万元俱乐部”的行列。可以预计这类照片将不断地被发现被挖掘,因为大多数该类作品的价格,还都处于低价运行,其市场价格还有稳步上升的空间。
同时,当代影像艺术品大量出现,内容和形式更加丰富,创意与技术技法的完成度越来越高,但是初始价格出现了回落的态势。很多优秀艺术品的市场价格都在两三万元左右,一批优秀新作的价格在万元以下。买家也和卖家一起稳步增长,特别是买家的增长为影像收藏市场提供了发展的基础。“2009年秋拍有20多位我不认识的新买家进场举牌”,华辰影像经理李欣说,“中国影像拍卖的年成交额在2007年超过2000万元后,一直呈现稳定的态势。”以250万成交额落槌的2009华辰秋拍影像专场,可算是中国影像收藏和拍卖安然度过2008金融风暴危机,进入健康稳步的发展阶段的最好例证。
【编辑:张辉】
编辑:adm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