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追踪中国式技法》:大都会美术馆展出谢稚柳作品
0条评论 2010-02-20 13:03:49 来源:纽约时报 Ken Johnson 

《追踪中国式技法》:大都会美术馆展出谢稚柳作品

 

\

熟能生巧:一张用墨水画满头像的练习纸

 

  抄袭的错的,原创是对的。我们开始咿呀学语时就会被告知这样的一个道理。艺术就像生活一样,要做自己,不要假装是别人。没有人喜欢假货、赝品或骗子。伪造是非法的,原创是神圣的。
  
  等一下,抄袭和模仿在人类文明发展的历史上,难道不是起着决定性作用的么?在西方美术史中,从拉斐尔到毕加索,他们都曾从抄袭别人作品中获利。在艺术世界里,没有绝对的原创性。
  
  同样的哲学出现在大都会美术馆近期的一个视觉上并不具有冲击力但非常有趣的展览:“中国画大师:谢稚柳(1910-1997)” 展览展出了一百多件谢稚柳的美术作品,用墙上的介绍来说,谢稚柳是当代中国最杰出和传统艺术家和书画鉴赏家。谢稚柳在年轻时曾受过传统的美术训练,并且曾担当上海博物馆的顾问以及绘画教授。
  
  这次展出给人的第一印象并不是非常好。谢稚柳笔下的花、鸟、虫、蝴蝶、风景呈现出一种优雅的气质以及技术上的高超,但是同时,这些物体又给人以一种虽然称不上冷血,但很冷漠的感受。而且,尽管他一生都生活在20世纪,但他的画中很少体现出那种现代气息,我们也看不出那些革命年代在他的画中留下任何痕迹。他的作品都是保守的,没有太多想象力,也没有任何一个年代的踪影。比较起那些古典大师,他的作品看起来暗淡无色。
  
  不过,谢稚柳的成就不是完全在于他作为一个艺术家。大都会美术馆的中国书画策展人马克斯威尔·赫恩(Maxwell K. Hearn)在采访中表示,这次的展览,更多地意在展出传统艺术家的创作方法和手段。原来,谢稚柳笔下的优美的自然主义,并不是从大量的对于自然的观察而得来的,而是一遍又一遍用半透明的纸盖在别的艺术家的画上临摹而来的。
  
  如果说谢稚柳这个抄画的方法,如赫恩先生说的那样,是艺术家们长久以来的典型,那么,这就颠覆了一个概念,就是中国国画艺术是扎根于现实生活的经验以及对大自然的观察,而临摹才是通向完美的必经之路。
  
  那么我们不禁要问,为什么那么多世纪以来这个方法对人们来说仍那么陌生?赫恩先生说,不像西方的艺术传统,中国艺术家不会将他们的练习、草稿和随意的画作保存下来,因为他们不愿意揭露他们的作画方式,不然,他们的天赋对人们来说就没有神秘感了。在这一点上,谢稚柳和别人不同,他保留了他所有的画作。莎拉·谢(Sarah Shay)和谢稚柳的女儿继承了这些画作,并在最近将其中的二百五十幅交给了大都会美术馆。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