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力:佩姬•古秋和她的艺术
0条评论 2010-04-08 10:50:54 来源:99艺术网专稿 作者:赵力 

佩姬•古秋和她的艺术

 

赵力

 

\

佩姬•古秋作品《ladder》

 

  佩姬•古秋是一位来自美国的女艺术家。她30岁才开始从事艺术创作,自学成才,无师自通。艺术家说,自己的创作灵感来源于自己的心灵,而自己的创作则是将个人的潜意识发挥至极处。对于佩姬•古秋而言,情感无疑成为了其创作的重要支点,生活中的点点滴滴则是其作品的丰富表情,而作为女性艺术家,敏感与多情更是她无限延伸的创作动力。事实是艺术已经融入到佩姬•古秋的生命深处,转变为她个人的生存方式,记录着她个人的生命经历。
  
  佩姬•古秋的艺术,表面上具有抽象与表现主义的外观,推崇的是自由和率真的表达,并不拘泥于具体的主题或者情节性的叙述。艺术家说,“我只是点到,多数情况是让作品本身去充分体现。当作品完成后,却是作品来向我讲述故事本身。我感觉我的情感或者技能已经潜移默化地转移和渗透到了绘画之中。”然而,艺术家也并不在乎所谓“抽象”或者“表现主义”的固有界定,而是随性为之,从而轻易地打破了各种的旧有藩篱。
  
  佩姬•古秋的更多作品,总是在抽象或者表现主义的外观之下,穿插进一些具体的形象,如山似海,像云若雾,令人浮想联翩。正如艺术家所言,佩姬•古秋所描绘的是那些来自生活或者个人记忆中的景象,“记忆中我看到了很多我们飞跃过的山川河流的颜色,花中有很多我从未见过的颜色,云层空气水晶般晶莹剔透,我可以清晰望见身边掠过的波光粼粼的棱镜。”“体验着我这未曾体验过的喜悦,体验着未曾有过的如此自由的飞翔”的佩姬•古秋,个人想象力更成为了其艺术创作中最活跃的因素,而只有拥有了创作力,佩姬•古秋的艺术创作才能具有了更多的拓展可能性。
  
  变化是当今世界的主题。对应于这一主题,佩姬•古秋的创作也有意识地去表现诸如环保的社会话题。像《是否为时已晚》(Is It Too Late? )这样的作品,反映的是艺术家对地球未来命运的忧心忡忡,带有批判和反省的意涵;而像《祝愿》(An Offering )等作品,则更多地以积极向上的形象,呈现出艺术家的美好与祥和的由衷祝愿;《启蒙之路》(On The Road To Enlightenment)更像是某种形象性的寓言,艺术家以喜马拉雅山为题,逐步升华为对世界本原性的探索与生命力的礼赞。
  
  佩姬•古秋的艺术,注重色彩以及色彩的变化。她说自己的创作就像是音乐,而艺术家的使命就是将色彩协调起来,从而组成关乎色彩的有力“合唱”。佩姬•古秋,总是首先将各种颜料调和在一起,“用笔刷轻轻一抹,以此色调作为创作的开始”,然后通过各种色彩的有机组合,最终形成一个五彩斑斓的“色彩世界”。在此,艺术家更像是一位乐队的“指挥”,利用色彩的无限变化并形成有意识地控制或布局,进而增强作品的视觉丰富性和感召力。
  
  佩姬•古秋的艺术,不是唠叨的说教或者具体的叙述,它并不在意谁对谁错,谁是谁非,它要表达的是自由的独立,以及个人的冥想。以此而论,佩姬•古秋的艺术具有了某种程度上的东方性。事实上,西方现代主义的艺术运动或多或少地受到东方艺术的影响,而在全球化的当下,后现代的艺术主张也并不在乎谁是东方或者谁是西方。佩姬•古秋,虽然创作在遥远的西方,但是每个东方的观赏者或许可以从中感受到那种东方式的共鸣,以及融会其中的文化跨越。
  
  或许佩姬•古秋在北京的个展就是这样的一个机遇,彼此交流,彼此相识,彼此相知。
  
  
 

 


【编辑:袁霆轩】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