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公明:一场与艺术无关的资本豪赌?
0条评论
2010-06-12 13:17:11 来源:新京报 作者:李公明
有国内专业人士提出这样一个问题:藏家为什么不把《砥柱铭》送去苏富比、佳士得拍卖,而是委托一个发展刚五年的年轻拍卖公司来拍卖?答案是对中国艺术品拍卖的肯定,因为藏家也很明白,只有在中国的拍卖公司,才会拍出这样的价格。说实话,我对于这一问题和答案很关注,但是一方面我担心人们忽略了这个问题,另一方面又担心可能会存在对这个问题的过度解读。但是无论如何,我认为这个问题是敏感的,有其真实的内在意味。
与拍卖会上的假货泛滥、艺术品市场充斥赝品的忧虑相比,热钱的资本豪赌又会带来何种警示呢?假如仅仅是作为一条正常的投资途径,人们在对艺术品价值的充分认识基础上同时期待着长期而惊人的回报的话,那么天价现象或许也是合理的。问题在于,如上述分析表明,我们起码在目前无法排除正在上演的是一场资本豪赌闹剧的可能性,那么看问题的角度就应该是多方面的。从理论上说,就如任何金融体系一样,人民币的升值并非是必然的;从经济发展的各种因素来看,艺术品市场的虚高和泡沫更是无法完全避免的。假如艺术品的天价现象真的是一场资本豪赌的闹剧的话,一旦风吹草动,热钱的出逃总是最快的。
我认为,以经济发展、人民生活水平提高、或者中国作为崛起大国的文化地位上升来解释国内艺术品市场的上升可能是有道理的,但用来解释狂飙的天价现象,如果不是太天真,恐怕就是有问题了。有一句话说“乱世饥馑,盛世收藏”,最怕的是在盛乱同体之际,就只有巧取豪夺了。
李公明(广州美院美术史系教授)
【编辑:张瑜】
编辑:admin
相关新闻
0条评论
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