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加坡电视台:王军浅谈当代艺术新的可能性
0条评论 2010-09-15 10:19:40 来源:作者博客 作者:王军

记者:这些年做艺术都遇到过什么困难?

 

王军:年轻人做事情总比艺术圈的“老炮”困难的多,年轻人有新鲜的血液,做事情的热情和冲动,但缺乏一个合适的平台。生活压力只是一小方面,我记得从09年展览邀请了一个艺术家,这个艺术家之后在一天之内接到了22个朋友的电话,大致内容是:“年轻人做的活动你为什么要参加?你不觉得掉架子吗?”很多艺术家总觉得来参加年轻策展人策划的展览就是占他们的便宜。艺术家大致回应:“你们都曾年轻过,就因为年轻,所以我支持!”年轻就是力量,我也希望艺术是没有年龄界限的,用事实来说话。

 

前几天几个朋友一起喝酒,酒后一个朋友对我说:“一直看你不顺眼,觉得你很装逼。”但我理解他这么问是很单纯的想了解我,因为我们见过几次但从来没聊过,通过和他的一翻交流我感觉到,导致他看我不顺眼的主要原因是我们从没深入交流过,这几年我看到了自己的成长,处理事情越来越冷静。我觉得看一个艺术家的作品不能仅仅局限于一个方面,而是需要系统的了解这个艺术家在这段时间,在这几年,甚至这辈子做了些什么,而不是简单的无意义的浅显的评价。

 

记者:很佩服你的勇气,但为什么要用这种很极端的方式而不是美好的?

 

王军:艺术作品有好有坏,艺术家素质有高有低。不仅仅需要勇气,需要的是天赋、思考和智慧,当然也包括细腻的情感。尊重艺术作品的观众用心去解读,系统的去了解这个作品甚至这个艺术家背后的故事,再去评价,这才是真正客观的。我从不对任何作品表面性的评价。艺术家的状态是最真实的,也就是中国现实状态,当中国的现实是荒诞、极端、无意义的, 并不完全是美好的时代为何要求艺术家的作品必须是美好的?

 

所谓的”美好”不过是停留在审美的初级阶段,重在愉悦性。从大众对艺术作品这一需求就可以看出我国对艺术教育普及的缺乏。在现实生活中,很多所谓的“美”应该可以说就是“潮流”“时尚”的代名词,认为“潮”了就美了,而那根本不是自己的美,而是大众从众心理,是复制和被美的结果。媒体的娱乐化导向将错误的价值观传达给容易被影响的受众,而这时受众对“美好”的理解更是南辕北辙。

 

没有抨击与批判,没有心灵的震撼,没有思想,只是摆设的作品怎么能称得上是一个好的作品?中国架上绘画有部分是“美好”的。但很难进入当代艺术系统。在今天很难体现它的价值及意义,甚至近50年一直在讨论中国的绘画是没有价值的或者是级少部分有价值,而不单纯的是价格。

编辑:李璞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