苍鑫作品《对峙》3.6MX10M 装置
在人类科技对世界的认识和人工化改造的过程中,在三个领域的争议最大,这也触及到人类目前和未来的价值观和伦理观趋向,这三个领域是:物理科学领域的时光机器;数字技术领域的虚拟人的实验(利用真实人体标本进行切片扫描,再用计算机合成三维虚拟人,可用于手术平台模拟、处理危险的物理生化反应实验)和生物科学领域的克隆人技术的实验。这三个领域目前后面两个接近实现的边缘,都将引发人类各方面争议而平衡心理极限:人工时光机器进入者,可能会对历史和未来进行干预,引发逻辑和伦理关系混乱,因此国际学术界提出平行宇宙理论来解决这种恐慌;克隆人的出现也可能引发伦理危机,目前各国将治疗性器官克隆与克隆人分开,禁止克隆人。
另外的例子:人们日常的化妆审美时常以自然.不自然作为标准,即使目前国内外人工整形和变性成为时尚,人造人似乎变得越来越美丽,然而目前人工整形手术几大项:如骨骼结构整形、吸脂、隆胸、拉皮、打肉毒杆菌瘦身都会出现表情不自然、衰老快、僵化和心理恐惧症。由此看出随着科学的高度发展造福与滥用的相悖关系也越来越多,这时有益人类,控制发展方向,把握技术尺度、长远造服人类才是人工化技术发展的原则。
科技发展使人与人的见面方式都有所改变。“千里送鹅毛 ”“有朋自远方来”的惊喜逐渐变成虚拟、人工化的二手体会,往年快乐的记忆逐渐变成近者老死不相往来及不明身份的宅男宅女的娱乐化交往。80-90年代的科技带动的经济浪潮使这个时代的人们越来越物质、社会中人的岗位不确定、身份暧昧加剧情感的淡泊和不信任。道德的伦理刺激的都市化娱乐方式也越来越缺少情感的真实,地球也越来越缺少爱。理想的情感与现实的距离使人的身心纠结,心灵脆弱而如覆薄冰。人类不断将面临着生态环境的危机,更重要的是心灵情感的缺失。人的身心和行为改变着物态环境,物态环境的变化也影响着心灵的变化;境随心转的实验已经在日本江本胜“水”结晶(水上贴善恶字样,结晶后图案不同)科学实验中证实不再成为宗教的迷信。与自然和谐相处,是人类化解危机的唯一途经,重新思考教育、宗教、生态与科技的关系,是文化艺术的责任与义务。
人的思想也是一个复杂的载体,人都有相悖的心理诉求。即对异数的人工化、技术化不自然心理的反弹,则向往对于自然原动力、生命思考、时间观、物化、自然心境这些永恒话题的憧憬,也是对当下经济消费时代所引发的人的异化的一种精神补济。在人类思想史上,总是有一种把“不发达”的过去视为未来理想时代的倾向,并作为人们精神回归的参照:孔子对周朝的推崇,老子对小国囊民的向往,马克思对原始共产主义的想象,都表明思想家把自然原生态视为黄金时代的事实。在这个欲望与压力并存的年代,历史深度越来越平面化,欲望与现实的矛盾并存,信仰、信誉的缺失与不确定,都滋生了浮躁与精神的茫然:心慌、紧张、恐惧、抑郁、易烦易躁、工作效率下降。“39°”高温形象表现了人类急需诊断的现状。军备竞赛与经济竞赛,加快了城市化进程而都不愿放弃,导致自然生态恶性循环。心理疾病普遍,自然静心亦成为新的心灵需求,犹如我们城市人们对田园的“慢城”渴求,休闲、旅游、瑜珈、心理医疗必会成为精神需求。科技“超自然”就是在不自然的同时,更要依托“自然”这个裁体,这样才能使人类未来长久的良性的发展。近期热播的美国大片《阿凡达》也正是预示了未来自然与不自然的抗争,与自然和谐成为人类迫切的需求。同时美国电影《后天》《2012》也预示了未来环境受科技不断破坏人类最终毁灭的悲剧。
人类从起源到现在一直都抱着“人定胜天的信念”,从蒸汽机的发明到现在的克隆技术、网络虚拟和智能机器,科技的发展时常冲击着伦理、道德、媒体、政治、宗教、艺术的而不断的变革。滥用科技带给我们的负面越来越凸显,然而科技的真实、便捷、舒适遮盖了它的负面影响,如石油做为燃料的机动车辆使环境越来越污染,但人们不愿回到没车的年代,这就是科学相悖的论据,更换环保能源成为迫切的需要。另外自动化也会给人类带来很多模式化、辐射的负面,人类也不愿回到没有电脑、手机的年代,这就是人类的悖论,这样潜意识的心理病症自然积累,最终发热急症。避免滥用科学,需从教育抓起,才是重中之重,表现和记录当下生存状态的同时,分析、倡导积极,批判消极艺术是艺术的良知。在当今全球经济一体化的氛围中,科技的发展对中国传统伦理道德冲击很大,中国的民族历史文化不能消失,做人的尊严靠的是民族身份和精神,使东方精神与当代艺术媒介和语言相结合、链接,给传统精神以新的活力,化解科学带来的潜在危机。精神的倒退必将改变自然物态,物欲覆盖人心,自然之道自然会越来越乱。中国近百年两条线贯穿着我们的历史:一是精神文明倍受冲击;二是科技与经济快速发展带来的信仰缺失。新时代金钱数字成为中心,教育缺少真诚,从古至今秦、元、文革三次对传统精神迫害,中国历史都付出了沉重的代价。天、地、人和才能风调雨顺,在表现现实艺术状态的同时艺术倡导积极是为了传承真理,艺术批判也是为了保持美好,两者的目的其实是一致的,都是寻求人生存在的价值和意义。
编辑:李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