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当代艺术20个“潜力股”
0条评论 2010-10-09 15:59:51 来源:《投资有道》  作者:杨笑

新一代

 

不过,像杭海这样激愤的人并不太多,很多人把希望寄托在生于70、80年代的第二代。与生于20世纪50、60年代的第一代当代艺术家不同,第二代艺术家不再具有强烈的社会批判冲动,他们的作品更多地关注个人的感受和体验,而作品的形式、风格则呈现出多元化的特征。

 

如果说第一代艺术家是由西方资金支持并得到西方美学体系认同的艺术家群体,那么现在的年轻艺术家是由中国的美学选择和资金支持的新艺术群体。

 

站台中国当代艺术机构负责人陈海涛认为,“年轻的艺术”不仅代表年龄,更意味着新的创造力。而这正是艺术最可宝贵的。

 

从我们此次的访问情况来看,第二代艺术家至少在表现形式、材质的使用上有了更多创新。比如来自台湾的洪绍裴借助丙烯颜料独特的延展性与韧度,将液态颜料固化、堆积、折叠,在画布上“雕刻”出架上立体世界,用新的绘画语言,打破了架上艺术平面二元的表现形式,向我们展示了另一种“绘画可能性”。

 

另一大创新是多媒体的运用。在乌利·希客看来,如今是一个后现代的时代,人们可能会回到传统绘画,也可能去做多媒体艺术。而他个人认为,多媒体是当代艺术的一个主要发展趋势,因为这是以前几代艺术家所不曾拥有的技术。

 

生于1980年的杨泳梁是其中的一个例子。在多年的中国画训练基础上,他利用电脑绘画技术绘制“假冒山水”,乱立的电线杆取代了郁郁葱葱的树木,高楼大厦取代了飞檐亭阁,体现了大变迁时代中国文化的断层和遗失。

 

也许,这正是艺术的价值。

 


【编辑:小水】

编辑:张辉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