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陆现梁楷惟一“折芦描”真迹?
0条评论 2010-11-19 09:13:12 来源:东方早报  作者:顾维华

\

此次展出的《二祖调心图》也是类似的“折芦描”笔法

 

寥寥数笔,或浓或淡,即勾画出诗仙李白吟哦踽行的潇洒情态——正在上海博物馆展出的“千年丹青——中日藏唐宋元绘画珍品展”最引人注目的作品之一无疑是南宋梁楷的《李白行吟图》,他的减笔写意画被称为是中国画的逸品之作。目前世界范围内流传的梁楷绘画作品不过二十多件,然而让人遗憾的是,梁楷一流的写意画作大多收藏于日本(如《李白行吟图》等),而中国大陆收藏的梁楷作品多为工笔作品。

 

在昨天的“千年丹青国际学术研讨会”上,北京师范大学美术学院教授李福顺公布了一个惊人的结论:一幅民间收藏的《补衲图》应当是大陆仅见的以“折芦描”方法创作的梁楷写意画,“梁楷《补衲图》的发现应视为中国美术史上的重大事件,对整个中国写意画研究会产生深远影响。

 

李福顺教授的观点甫一发表,立即成为这一重量级研讨会的焦点话题,台北故宫博物院研究员、知名古书画鉴定专家傅申,鉴定家、江苏画家萧平在研讨中均对此表示了异议。

 

李福顺:

 

惟一性无法代替

 

梁楷是南宋画家,其影响早不限于中国,早在上世纪50年代即被评为“世界十大文化名人”,梁楷的绘画风格有两种,一是从其师贾师古那里继承而来的李公麟传统,造型规整严谨,此次展出的《出山释迦图》和《八高僧图卷》都属于他工细画风,目前大陆收藏的也多是此类作品;另一种画风是被称为“减笔”的写意画,如《六祖截竹图》和《李白行吟图》等收藏于日本,《泼墨仙人图》则为台北故宫博物院收藏,大陆的梁楷写意画作几无真迹。

 

在昨天的研讨会上,李福顺公布了这一名为《补衲图》的画作影像,画面上只见一秃顶连腮胡子的和尚,身着长袍侧坐在地,聚精会神穿针引线,准备补衲。

 

“2004年夏,一位浙江的收藏家请我鉴定一幅古画。打开画幅,只见刻画精细入微,袈裟(僧衣)以泼墨画出,线条粗放潇洒,给人一气呵成之感。作画之纸薄而质密,此画以淡墨打轮廓及架构体面,颇显功力。人物虽被掩藏在宽大袍服之中,然透过淡墨色块的走向及浓墨衣纹线条的规范,可以明确区分出各部位的结构关系,显示出画家对人体结构的准确把握。画高42厘米,宽34厘米。”李福顺表示,他最初认为此画可能是梁楷画风的作品,而不认为是真迹,但今年6月,收藏者特意将画带到上海博物馆请专家鉴定,被认为是有梁楷画风的作品,其后浙江造纸研究所一位教授在对此画的纸样进行相关科学检测后认为是南宋用纸。“结合这件作品的内容、风格、技法、形象特征、纸墨特点等多方面分析,我认为画作的作者只能是梁楷。更独特的是,这一作品是梁楷折芦作笔而描的作品——即不是用毛笔,而是直接以芦秆为画笔,这件作品的出现将改变中日收藏梁楷作品的格局,因为它的惟一性是其他作品无法代替的。”

编辑:admin

0条评论 评论

0/500

验证码:
新闻
  • 新闻
  • 展览
  • 机构
  • 拍卖
  • 艺术家